寻味军营

剁椒鱼头

“唱首歌,团结就是力量,预备唱——”值班员王晓明正在组织“饭前一首歌”。队列的官兵扯开了嗓子,好似诵经一般,快速地把歌唱完。由于大家唱得基本不在调上,因而用喊完形容更为恰当,不过音调倒比平常高出了好几个分贝。

“今天是星期三,午饭有卓班的剁椒鱼头呢,这顿最起码吃3碗饭。”大家都在各自盘算,心里一阵兴奋,唱歌的音调自然会高些。唱完歌,大家健步跑向食堂,在自己的位置上站立,等待开饭的口令。

大家都不自觉地用眼向下瞟,红色和绿色辣椒覆盖下的鱼头就放在饭桌的中央,馋得人直流口水。这剁椒鱼头是卓班的拿手菜,香味四溢,而且还下饭,是官兵的最爱。平日里,官兵们训练比较辛苦,吃饭总觉没胃口。这剁椒鱼头的香辣,能够调动所有的味觉神经,让吃饭成为一种享受。多吃两碗饭,训练自然就有了力气。别看只是盘菜,它可顶半个指导员呢。

“开饭。”王晓明一声令下,大家齐刷刷坐下。食堂里特别安静,只能听到筷子碰撞的声音。此时,大家好似江湖侠客,这筷子便是手中的剑,为争得剁椒鱼头,而一决高下。

官兵们要想吃到更多的剁椒鱼头,蛮干可不行,智取才是上策。有经验的老兵会少盛些饭,抢先夹上一大块鱼肉放进碗里,然后红绿辣椒掺杂着再来一筷子。要是此时鱼头还没分完,先不忙吃饭,再去抢点鱼肉。只要这鱼肉进了碗,那就是自己的,可以慢慢享用啰。那些新兵总爱把饭盛得满满的,夹点鱼肉便放不下,等鱼肉吃完再去夹时,早已剩下一堆干净的鱼骨了。

做剁椒鱼头这道菜的卓班,名叫卓洪流,12年前,他已是有着10年兵龄的老兵。他瘦瘦的脸,眼睛炯炯有神,个儿不高,身材匀称结实,一看就是个“练家子”。按理说,他更应该成为战斗班的班长,可他偏偏爱上烹饪,这一坚持就是10年。

卓班是个爱琢磨的人,平常里他也会参加军事训练,每次训练完,累得连说话力气都没有,自然也就没了胃口。他觉得,饭吃不好就没力气训练,是个大问题,也是他的失职。

有次回家探亲,朋友约他在家小饭馆吃饭。朋友点了店里的招牌菜剁椒鱼头。卓洪流的老家在山区,因山里湿气重,这里的人都爱吃辣,剁椒鱼头便是当地名菜。卓洪流从小也吃过很多次剁椒鱼头,可这次却觉得特别香,鱼肉也很嫩。他顾不上吃饭,跑到后厨,找厨师请教。

这家店很小,老板还兼着厨师。老板说:“这可不能告诉你哦,这剁椒鱼头可是我店里的招牌呢。”在卓洪流的软磨硬泡下,老板没有办法,说:“我是真不能告诉你具体怎么做,只能说咱家的剁椒鱼头,这剁椒可不是超市里卖的成品,而是自己腌制的,鱼头也得细细挑选。食材考究,火候更得把握分寸,火大火小蒸出的鱼头味道可不同呢。”

得到了店老板的指点,卓洪流犹如着了魔似的,回到部队每天都在研究这剁椒鱼头的烧法。他自费买来好些辣椒,按照不同比例腌制,总算调制出同样香辣的口味。鱼头则挑选新鲜、个头适中的花鲢,小火耐心地蒸煮。

剁椒鱼头一经推出,官兵们就对吃饭有了盼头,只要有剁椒鱼头这道菜,饭就得多蒸一屉。就这样,中队总把五公里越野等硬科目放在周三下午训练,因为中午大家能吃饱,补充足够的能量。

后来,卓班还琢磨出好些“名菜”,他在寻找战友们喜欢的味道,也在追寻自己的军旅味道。

“棉花糖”

春天来了,营区门口的两棵桃树早早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春风拂面,花的香气、草的清新沁人心脾。官兵们训练完,会被这暖暖的春风所迷惑,总忘记添加衣服。这时,感冒的细菌也因温度升高,而快速繁衍扩散。春天是流行感冒的高发季节。

“今天晚饭加道‘棉花糖’。”下午进行了体能训练,大家衣服都湿透了,很容易感冒,中队长朱陆惠对后勤班班长王满说。

“棉花糖”是道菜,既香甜可口,又防病治病。说起这道菜的来历,纯粹是偶然所得。

那是2009年的大年夜。刚分到中队不久的陈明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发着高烧。王满熬制了一碗生姜红糖茶,送到了陈明床边。

“谢谢班长,您也没回家过年啊?”陈明硬撑着坐起身,接过生姜红糖茶,满是感激地说。

“自从当上后勤班班长,我连续3年没回家过年了。战友们习惯了我做饭的口味,丰盛的年夜饭更是大家的期盼,我不愿意看到战友们失望。”王满说。

刚到中队的陈明踌躇满志,一心想从事一线执法执勤工作。然而现在,却被王班长的一席话给打动了。战友们吃得好,就有力气训练执勤。他对烹饪又充满兴趣,干脆申请去后勤岗位。

病好后,陈明主动申请到后勤班帮厨,并很快成了后勤班的正式一员。后勤班的工作看似轻松,其实不然,买菜、洗菜、做饭、洗碗……一天忙下来,陈明累得腰酸背痛,可看到战友们吃得满心欢喜,他的心里乐开了花。

有一次,陈明在王满班长的指导下学习烹饪糖醋排骨。

做到一半时,看着排骨都下锅了,陈明问道:“班长,是不是该加糖、醋调味了。”

看到陈明悟性这么高,王满点了点头。由于是第一次掌勺,陈明不免有些紧张。他舀了一勺糖准备放进锅中,可手一抖,满满一勺糖全掉在了火上。“嘭”的一声,只见糖在空中炸开了,一丝丝棉花状的糖飞速旋转散开,几滴灼热的糖水还溅到陈明手上,不一会儿便起了好几个绿豆大的水泡。

“没事吧?”王满连忙问。

“没事。”陈明一边说,一边将炸开的糖丝放入嘴中:“嗯,味道真不错。”

“班长,上次我感冒,您给我熬制的生姜红糖茶可灵了。最近天气比较冷,我们可不可以创新一道菜,就用油、糖、生姜等食材制作,既好吃,又能驱寒防病呢。”陈明完全忘记了手上的疼痛,兴奋地说。

“还是你脑袋瓜灵光。”王满竖起大拇指。从此,官兵们称之为“棉花糖”的这道菜上了餐桌,成了军营里食疗菜谱的一员。

爱心骨头汤

“今天咋样啦?”敖东推开病房门,边说边走了进来。翁立钦躺在床上,脚踝裹着厚厚的石膏。

“好多了,不怎么疼了,再过几天就能下地走路了。”翁立钦笑着回答道。翁立钦是军事骨干,在参加全省军事比武时,因太过拼命,从四百米障碍的“独木桥”上摔了下来,脚踝骨折。

“快起来把骨头汤喝了,早点把伤养好,大伙儿还等着你一起训练呢。”敖东打开保温盒,催促道。

“怎么又是骨头汤,我都快喝吐了,能不能换换口味啊?”翁立钦苦笑着说。

“吃啥补啥嘛,我们都盼着你早点好呢。”敖东笑着说。

“大家真不值得对我这么好,都是因为我没跑好,拖了大家的后腿。”翁立钦用拳垂着胸口,满脸愧疚地说。

“这哪能怪你呢,你已经尽力了,我们都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嘛,不要老去想,也不利于伤病恢复。”敖东劝说道。

“可我就是觉得对不住大家,现在大家还对我这么好,我的心就更加过意不去了。”翁立钦低着头说。

“我们是战友,整天摸爬滚打在一起,假如上了战场,是可以替对方挡子弹的生死兄弟啊。”敖东拍了拍翁立钦的肩,笑着说。

自从翁立钦受伤住院,战友们便自发前去看望。听说喝骨头汤有利伤口愈合,他们就轮流学做骨头汤。煲汤得有足够耐心才行,把猪骨头和葱姜等一起放进锅中,一次性加水,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炖上几个小时,人得一直守着旁边。这份坚守,守的是战友之情,也守着一份爱心,因而此汤便取名为“爱心骨头汤”。

很快,翁立钦能下床走路了。医生说:“这是我见过恢复最快最好的病人呢。”翁立钦则笑着说:“那是因为我有着一帮战友兄弟啊。”

后来,一旦有人伤病住院,“爱心骨头汤”便成了前去看望的“标配”,也使得大家都成了煲汤的高手。

转载请注明:
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世情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shiqin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