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爱情故事】张爱玲:爱得痛彻心扉,走得利索干脆

文/临溪为砚

张爱玲

1.

提到张爱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高冷,孤僻,傲慢,有才。”

如果说每一个新生儿都是一块璞玉,你的性格是由家庭成员的反复打磨而成。

那么负责张爱玲的工匠,就显得缺心少肺,不负责任了。

张爱玲曾说: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就能原谅现在的我了。

她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冰冷,不近人情,也许是她身边人从未给过她温存。

在她最需要温暖与爱的那些年,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沉溺于吃喝嫖赌毒。

她就像是一件被人丢弃的华美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没人关心她痒不痒?痛不痛?

有时候,孤傲是对内心怯弱的一种掩护,害怕被人欺辱,才假装看不起所有人。

张爱玲的父亲

2.

我常想,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张爱玲,就能写出如此老练毒辣的文章。就像是一只蛊虫,每一字每一句都能钻到读者的心里。

为什么她可以冷静得近乎无情的解剖人性,好像是一位从来不会失手的外科大夫。

后来,我读到了萧红的作品才明白,萧红一生都没有摆脱穷苦,当然擅长写穷苦。

张爱玲一生饱尝人世艰辛,写出来的人性和痛苦都是真情流露,毫不造作。

哪里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她不过是将自己的痛苦掰开来,揉碎了,涂抹在纸上而已。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她可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子,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大女儿,外祖父是首任长江水师提督。

不过,她的父亲是出了名的不学无术,到了他这一代早就没什么底子了。1915年,张志沂与黄逸梵结婚,在外人看来是郎才女貌,金童玉女的结合。

门当户对的婚姻,有时候是一个漂亮的花瓶,从外面看精美绝伦,只有住在里面的人才知道,水质早已败坏,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

张爱玲出生之后,父亲依旧不改吃喝嫖赌的本性,还染上了鸦片。整天和一群臭味相投的朋友,在家里肆无忌惮的吞云吐雾。

她最大的不幸来自于:既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又有一个自私自利的母亲,在她四岁那年,母亲再也无法忍受父亲糜烂生活,选择了和姑姑张茂渊一起,出国留学。

丢下年仅四岁的张爱玲与弟弟,母亲的出走并未让父亲有所醒悟,他依旧纸醉金迷,风花雪月,对于张爱玲与弟弟,依旧不闻不问。

一个幼女的童年里,同时失去父母的关爱。 可想而知,会在她的心灵深处会留下多深的伤口。

张爱玲在成年后,常常害怕与人接触,或多或少与童年的遭遇有关。

张爱玲的母亲

3.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1926年,6岁的张爱玲入了私塾,开始着手写下了第一本小说《快乐村》,天才初露锋芒。

她那句有名的“出名要趁早”,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8岁的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阅读古典名著。

腹有诗书气自华,弹琴绘画又是极好培养气质的东西。

张爱玲的长相并不出众,由于五官小巧,还有点小家子气,但是她的气质,在上海名媛圈儿里是出了名。所以,气质培养,也要趁早。

这一年,张爱玲的母亲回国了,父母有过短暂的和好。母亲陪着张爱玲读书,教她英语,教她弟弟弹钢琴,姐弟俩高兴得在床上打滚。那也是她童年中,少有的明媚时光。

张爱玲在日记中写道:

我一直喜欢下午的阳光,它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

足见她,当时她对父母的和好,抱有多大的期望。

好梦易醒,好景难长。

没过多久,父母之间被时间遗忘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两人大吵一架之后,协议离婚了。母亲再次出国,张爱玲和弟弟被判给了父亲。

父亲再娶了脾气火爆民国前总理孙宝琦七千金孙用蕃,张爱玲对继母的怨恨是直白的,在《童言无忌》里,张爱玲写到:

“有一个时期在继母治下生活着,拣她穿剩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的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

她与继母之间的纠葛,最轰动的当属那一记滚烫热辣的耳光。

事情的起因是张爱玲提出要出国留学,这让父亲一下子失控了,他一直认为黄逸梵抛夫弃子就是受了洋文化的蛊惑,如今女儿又来这一招,岂不是存心让他不痛快。

在加上,当时的张家已经没落,也拿不出什么钱,孙用番则认为张爱玲的举动一定是黄逸梵指使的,目的就是为了夺走这个女儿,便忍不住当场斥责张爱玲。

两人之间的战火一触即发,晚年的孙用番回忆说:“其实当年她并没有打张爱玲,只是被张爱玲推了一下,闪了腰,事后丈夫也没有毒打张爱玲,确实有一段时间是将张爱玲隔离开来了,那是因为张爱玲染上了疟疾,害怕传染给其他人,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两代人都已经离世,孰是孰非,我们也无从考证,但是从事情后来的发展,还是可以看出些端倪,张爱玲确实离开了父亲,投奔了母亲。

那一晚,她在日记里写到:“希望有个炸弹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

张爱玲

4.

张爱玲投靠了母亲,她的日子依旧不好过,如果说父亲对她是漠不关心,那么母亲对她则是刻薄至极。

一开始,黄逸梵是不愿意收留张爱玲的,离婚后她的日子也过得不好,张爱玲的加入无疑会加重她的负担。

张爱玲刚一来,母亲便让她做了一道选择题:“要么给你钱好好打扮自己,做一个标致的名媛,要么读书。”张爱玲选择了后者。

黄逸梵是时尚名媛,外语一流,曾经做过赫鲁尼姐姐的贴身翻译,她个子高挑,清秀聪慧,举止得体,风姿绰约,是张爱玲心中的女神。

张爱玲的崇拜并没有改善她们的关系,母亲常常用深恶痛绝的口气指责张爱玲笑得傻气,走路也没有淑女的样子,就连电灯的开关也总是找不到,她简直要被她的愚蠢给逼疯了。

她从来没有想过,张爱玲的笨手笨脚是她多年的失职所致。

14岁的张爱玲,第一次与母亲一起生活,她学着同龄女孩儿一样对着母亲撒娇,讨要零花钱,母亲非但不给,还言语刻薄的对她说:“你居然还敢赞钱,我真后悔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钱。”

站在牌桌边上的她,脸色顿时惨白,她不懂为什么别人撒娇就有糖吃,她撒娇就只得到了责骂?

这让一心想从母亲这里得到宠爱的张爱玲,心凉了一截,她在日记里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再是柔和的了。”

不过,张爱玲的母亲说过要在她身上投资是没错的,她确实是一只潜力股。

1938年,张爱玲考取伦敦大学,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最后进入香港大学中文系。

女儿考上了大学,怎么说都得全力支持呀,可是黄逸梵却宁愿出国旅游,也不远支付张爱玲的学费。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成绩优异,门门课程都拔得头筹,当她欢天喜地的将奖学金带回来的时候,母亲却将钱在牌桌上输得干干净净,还嫌她赚得太少。

张爱玲被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她不再对这段母女关系抱有任何幻想,她选择了离开母亲,独自生活。

就连母亲临终前,求她去英国见最后一面,张爱玲也拒绝了,她说:“从来没有过感情,生死关头就不必深情了。”

也许母亲只要给她一点点关心,一点点呵护,她的性格也不至于冰冷至此,她的冰冷中,不只是对人性的失望,更多的是害怕,就像她在散文里说的:

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我拒绝了绽放的同时,我也拒绝了枯萎和零落。

不让自己失望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就不抱希望。

这股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狠劲儿,也是女子中不多见的。

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过早的从至亲那里体会到了人性的冷酷,她的文字每每读起来,总是不自然的带着一种苍凉感,这也许是她心灵的底色。

胡兰成

5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随后与她好友炎樱返回上海,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

于是,她开始为《泰晤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1943年,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在上海文坛一炮而红,她随后在天地杂志上发表了《封锁》,她一定不曾想过,她这一生,成也文学,败也文学。

胡兰成,正是看了这篇文章,为她干练细腻的文笔所折服,他拍案叫绝,一口气读了张爱玲在天地杂志上的几篇文章,并放出豪言:“不管这个作者是男是女,我要把能和他(她)发生的关系都发生了。”

他三番五次的找苏青要张爱玲的地址,苏青都拒绝了,她当然知道大名鼎鼎的胡兰成,也知道他为人风流,她与张爱玲也算得上是朋友,她不想让二人结识。

不过,命运如果非要安排两人相遇,人力是很难阻挠的。

最终,胡兰成从苏青处得到了张爱玲家的地址,第一次登门,就碰了壁。他不死心,还是将写有他电话和地址的卡片,塞进了张爱玲家的门缝里。

第二天,张爱玲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她要上门拜访,23岁的张爱玲遇见了38岁的胡兰成,他是符合张爱玲心中白马王子的形象的,胡兰成成熟稳健,口若悬河,风度翩翩,又不失雅致,对于胡兰成的高谈阔论,张爱玲只是在一旁听着,这一次见面,他们足足聊了五个小时。

次日,胡兰成又去回访了张爱玲,一进门他就被张爱玲家的富丽堂皇所震撼,草根出生的胡兰成见惯了不修边幅的乡野村妇,像张爱玲气质出众的名媛,他一时看花了眼。

那天回家之后,胡兰成写了一封信给张爱玲,已有家室的他,毫不顾忌的向她,倾诉衷肠。

很多人都曾纳闷,像张爱玲这样才华横溢,气质出众的女子,为什么会选择与她相差甚远的胡兰成,一来胡兰成比她大了15岁,一轮有余。二来他家中早已娶妻,连名分都给不了,三来胡兰成作风招摇,德行不好,又是出了名的走狗汉奸。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青春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qingchu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