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私处保养护理很重要 但别乱用保养品
从实际生活面来看,「私密处」的名称已经暗示了,外阴部不会是个长保通风的所在,在文明开化的社会,大多数时间它们都被包覆在衣物之下,不见天日。跟男性不同的是,女性会有阴道分泌物、月经来潮等正常生理现象,所以很难保持真正的干爽,而且因为尿道开口相当接近,若排尿后未擦拭干净或有漏尿问题,会进一步恶化外阴部的潮湿闷热,轻则产生异味,重则造成感染或发炎。 所以对于「女性需要注重外阴部的清洁保养」的说法,我完全赞同,但至于需不需要特别购买专门为这个部位设计的产品,我心里就不免打上一个大问号了。
厂商所推出的私密处产品不外清洁、保溼、除臭、美白四大项。
一、 清洁类
角质层以及皮脂腺产物都是亲脂性的,所以虽然水本身就能带走体表大部份的脏汙,油垢还是得仰赖洗洁剂中的含有界面活性剂才能去除。但洗澡的意义并非把油脂全部洗去,过度清洁有害而无利,在干冷的冬天洗洁剂甚至可有可无。消费者用肥皂、沐浴乳来清洁,往往不见得真的需要它,只是陶醉于洗后留下来的气味而不自知,「洗得香喷喷」会带来清爽洁净的感受。
女性外阴部除了汗腺、皮脂腺分泌旺盛外,还可能沾有阴道分泌物、经血或尿渍,清洁剂的使用确实较为必要。厂商在设计私密处清洁产品时,多半会强调弱酸跟温和两个特质。人体皮肤本来就是弱酸性的(正常皮肤的pH值在4.5到6之间),是故一般清洁保养品若无保存、作用上的特殊需求(如肥皂因含皂硷而偏硷性、含左旋C的美白保养品则呈pH值偏低),制程的最后一步都是把产品调成弱酸性。所谓阴部酸硷值更酸的说法,指的是阴道而非皮肤(正常阴道的pH值在3.8到4.5之间),所以除非用于阴道灌洗,否则根本没必要特别选用酸上加酸的洗洁剂。至于「私密处敏感脆弱」的想法则有些一厢情愿,前面组织学的部份已经告诉我们,此处皮肤并不如想像中那么缺乏保护,而且真正去分析那些私密处清洁产品的成份,其实大多还是含有硫酸盐类界面活性剂。这种阴离子界面活性剂被广泛用于沐浴用品,理由是洗洁力强且相对廉价,刺激性高则是它的缺点,是故我认为这些产品并不如所宣称的那么温和。
有些厂商还推出私密处用的溼纸巾。在化妆保养品界,纸巾多半是用来擦拭婴儿屁股(婴儿溼纸巾)、上了妆的脸(卸妆纸巾)及沾汙了的手(一般溼纸巾)。共通点是需要擦拭的部位上头有大量需要移除的物质,干手纸怕擦不干净,但又不便或不想用水,所以才设计出这种型态的产品。我不否认或许某些女性在分泌物较多的时期,会希望以纸巾来加强清洁,但用厚一点的卫生纸加上干净的水就可以达到这个功效了。厂商在私密处纸巾里加入的成份功能:镇静、收敛、消炎等,与一般纸巾并无二致,而且如此短暂一擦所沾附上去的量有限,很难有什么保养效果。
二、 保湿类
女性不可能会想把黏腻的乳液往私密处擦,所以设计给这个部位用的保溼产品类型,一定会做成凝胶或喷雾。但其实所有做成水或凝胶的产品,都不可能含有太多有效成份,因为亲脂性成份在太液化的产品剂型中不易保持稳定,而且皮肤表面为亲脂性,对水剂里的有效物质吸收力不佳、无福消受。不过我最难理解的是,外阴部这样一个长年潮溼的部位,为什么还需要任何保水滋润的商品?很多消费者会陷入一个「人就是要保养」的迷思,却没去思考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意义,像在私密处做保溼就是个很典型例子。有些厂商反其道而行推出爽身粉,似乎比较符合需求。不过我强烈建议爽身粉用在腹股沟跟大阴唇外部就好,不要往里头拍,以免对黏膜造成刺激。
三、 除臭类
私密处的异味来自汗液、分泌物、经血以及尿液,细菌滋生及空气氧化后,味道更是不佳。要去除异味,重点在清洁,而非治标不治本地「除臭」。一般用于腋下的除臭剂,其有效成份为具有制汗效果的铝盐,但因为阴部异味只有一小部份来自汗液,加上铝盐对此处皮肤来讲过于刺激,所以标榜能去除私密处异味的商品,并不含有这类成份,而仅靠香料遮盖来达到目的。气味不只影响外人观感,也会让自己精神愉悦,然而外阴部闻起来如何,除了自己跟亲密爱侣之外,根本没有人会知道遑论是在意了。维持基本的清洁、无异味有必要,蓄意弄得「香香的」就未免过头,别忘了,香料、香精可是造成接触性皮肤炎的一大元兇。
四、 美白类
所有已知的美白成份,都具有刺激性。那些标榜能美白又不具刺激性的产品,如果不是有效浓度极低,就是根本没掺入真正被科学验证过的美白成份。厂商们当然了解,消费者不至于期待美白立即见效,刺激反应却可能在使用几次后就出现,而外阴部内侧的皮肤又确实比其他部位娇弱(角质层较薄或全无),所以根本不会冒险推出容易有副作用的产品。是故,暗示有美白功能的私密处产品,名称上顶多只会采用模稜两可的「嫩白」,细究其组成内容,也缺少一般正宗美白产品会用的成份。某女星代言时夸大自己的私处像「光明灯」,只是搏君一笑,想靠涂涂抹抹来让私密处粉嫩白亮,绝对是不可能的。
现今化妆保养品产业赖以蓬勃的原则,其实已经不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这么多年下来,大家的基本需求早就饱和了。目前各家厂牌着眼的,是创造新需求,让消费者相信他们需要更多、更好、更专门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女性私密处产品就是一个绝佳範例。古今中外的妇女同胞,在没有这些专属产品的状态下也生活了这么多世纪,还不都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然而厂商强力行销手法,却依旧有办法让大家根深蒂固观念产生动摇。
站在皮肤科医师的立场,只要没副作用、不危害病人健康,只要钱花下去能买到自我宠爱的好心情,就算明知无效或可以用更便宜更一般的产品取代,倒也没必要挡人财路。然而我担心的是,某些真正罹患外阴部疾病的患者,例如湿疹、搔痒症、念珠菌感染等,会因为误以为这些产品能改善她们的症状,而延误了治疗。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举例来讲,在临床上常看到病人以为湿疹跟痒是洗不干净所致,但其实过度清洁反而会造成恶化;外阴部暗沈可能肇因于发炎后色素沈着,保湿美白根本没对到症;阴道或尿路感染导致的分泌物跟异味要用口服抗生素或塞剂治疗,清洁、除臭治标不治本。如果厂商过度夸大产品的功能,则生理与病理傻傻分不清楚的人会愈来愈多,这绝对是我所不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