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八百里外的月光
(一)
最近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忙碌奔波之余,总是想起故乡。
那就容我今天好好矫情一番吧。
严格说来,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祖籍山西,生长于陕西,姥姥家黑龙江,济南上大学,武汉读研。人们总把自己求学工作多年的城市称为“半个故乡”,姥姥家的亲戚也称呼我为“半个东北人”,想来我这一个人是不够分啦。
哎,可是总归在西安呆的时间最长,总把那里当作故乡啊。
(二)
游子在外漂泊的心情是敏感的,一切与故乡有关的线索都能勾起回忆。
于我而言,陕西面馆,甚至放大到北方面食,都成了日夜思念的美味,以前在北方的时候可从不觉得。
小时候吃面,吃家里的最多,因为妈妈做手擀面的功夫了得,爸爸又学了山西刀削面那一套。所以我家吃饭相当规律,由妈妈规划节奏——一三五主食米饭,二四主食面条,周末不限制。
那时候隔天见“面”,没觉得多好吃过,几天不吃也不会多期待。
可是自从大学离家,总觉得陕西之外的城市做面不正宗,到了南方更是难觅面食知音,便总是期待那些喷香美味的面条了——手工的筋道宽面条,白嫩爽滑,配上丰富的臊子、浓墨重彩的油泼辣子和岐山醋,学白嘉轩那样“圪蹴”着大快朵颐,最是老陕的享受。
(三)
也许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现在每每想到西安,总是月光下的古城墙,配上一个大气典雅的名字“长安”。
喜欢中秋节时望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故乡的你,也和我望的是同一轮月亮吧?在那个还提着红灯笼和小伙伴玩闹的年纪,那个痴痴望月的小女孩,竟已长这么大了。
总是记得这样一幅场景。大学的时候,我坐火车回家,到西安站时早上六点多,车站对面有城墙一样的建筑。天如往常一样灰蒙蒙的,停车场的老大爷坐在小马扎上,旁边放着一杯茶水,收音机里吼出激越的秦腔声。心里有个声音顿时告诉我:回家了,旅途的奔波劳顿都可安心放下,接受故乡的怀抱吧。
(四)
回山西老家的次数很少,印象也不多,只记得那时的果树、小溪和窑洞,以及好吃的炒饼。真想有时间再回去看看。
(五)
黑龙江姥姥家,是我又一个故乡。那是乌苏里江旁的小镇虎林,距离珍宝岛很近。上了些年龄的人都知道珍宝岛的故事。
印象里有几个寒暑假都是在虎林度过的。去过地图上那么东那么北的地方,才会发现,原来各个地方的天是不一样的。虎林夏天3点多就天亮了,晚上6点多天就黑了,冬天天黑的更早。白天“仅有的”几个小时里面,光线也很特殊。但具体哪里特殊,我又说不上来。傍晚的云霞,是见也没见过的瑰丽。
东北好吃的很多,锅包肉、酸菜猪肉炖粉条、地三鲜等等,主要特点是分量足、实在。
每次遇见一个东北人,都感觉特别亲切,仿佛我了解他们所有的性格特点,笑点、怒点、爆点,交往起来绝不会整那么多虚的。
(六)
山东是另一个故乡。
同为北方省份,我对山东适应得很好。大学四年,去了济南、曲阜、泰安、青岛、烟台、威海。山东人豪爽、朴实又努力。奇怪的是,明明他们普通话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很标准了,但我还是能分辨出山东口音,甚至区分山东不同地区的口音……
怀念山东,很大程度上是在怀念大学时光。也很奇怪,明明不是无忧无虑的一段,想起来却还是很自由很快乐。那时候的周末,和舍友去逛街,大街小巷地玩。那时候听了很喜欢的选修课,很难忘怀。还有宿舍门前的一条宽阔马路,两边的葱郁树木隆起了华盖,四季变换不同的色彩。
(七)
武汉,算是我长时间呆过的第一个南方城市,其实很多人也不觉得武汉是南方啦。
没吃惯武汉的碱面条,没适应武汉的潮湿气候,但是很爱武汉的周黑鸭!因为它不仅好吃,而且实在是馈赠佳品!每次给朋友准备礼物,省去挑选的麻烦,它在地铁火车站的超密集布局又可以节省时间,朋友们大多也都非常喜欢。
在武汉尝试了太多以前未曾恋上的食物:小龙虾、猪肚鸡、湖南菜、牛蛙、米粑,还有,上了瘾再也戒不掉的——一点点!现在每到一个新城市,我都要疯狂寻觅一点点!
(八)
忙忙忙,是长大之后逃不掉的生活。
既然逃不掉,就换一种心情,开心地去做。
论文里读到,怀旧可以提升安全感,让人放松。
我信,也喜欢怀旧。这也说明,不再是小孩子了吧。
(九)
抬头,今夜的天空雾蒙蒙的,看不见月光。
转载请注明:
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世情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sh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