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误会“他”
本书是渡边淳一写给愿意努力尝试了解“男人”的女人的,这“男人”包括作为儿子的男人、作为男友的男人、作为丈夫的男人、甚至作为情人的男人;这“男人”的年龄范围很广,从幼少期男孩到已经退休的老头儿。总之,如果你对男人这种生物抱有任何疑问,不妨打开本书细读一番,或许作者结合自身和朋友亲身体验写就的《男人这东西》可以为你答疑解惑。
男人这东西
一直以来,女人都对男人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也抱有某些固执的偏见。这个问题就像男人对女人的态度一样,作为不同性别的两种人当然不可能完全了解对方,但是用作者的话来说,即便不可能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只要你迈出愿意理解的一步,就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理解,并可以进而扩展你作为一个人的广度和深度。
女人千万别认为男人就是单纯而省心的家伙,事实上他们有比女人更加复杂而天真的一面。作者说男人都是伴随着自己那多事之秋般的身体,与之一路较量才走向成熟的。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对男人来说最大的困扰当是性意识的觉醒和体验。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小时候,母亲或其他人常会不自觉地说笑和玩弄小男孩的性器官,可是渐渐长大后非但不可被言说不能让人动它,甚至连自己动它都会被视为下流。
从男孩到男人的青春期是男人与狂风暴雨般凶猛不羁的性冲动苦苦作战的受难季节。这一时期的母亲最好试着理解孩子喜欢单独待在房间不被打扰的习惯,也不要动不动借着打扫卫生的由头去房间查看他的秘密收藏。否则,将会引起不必要的亲子矛盾。至于家中的成年女性更要避免将自己的贴身内衣裤悬挂显眼处,因为这些“危险品”都是挑逗他们的对象。
我们需要认识到:并不是有性冲动的男孩就是坏人,也并不是一味善于压抑自己性欲去苦读的男孩就完美无缺。根据本书的例证,很多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婚后不久被发现是阳痿。所以,作者不提倡男人拼命抑制自己的性欲、一味读书,从而变成幼稚无比的“白痴天才”。其实这在中国不成其为问题,至少我从没听哪个女性朋友抱怨过自己高学历丈夫那方面不行的,所以说,还是文化观念不同导致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一样呀。
但是,如果你因此认为这本书不适合中国国情那就大错特错了。作者对男人的处女情结、花心、对婚姻的迷茫、婚后养小三、离婚、以及处于婆媳矛盾中的尴尬等问题的讨论,都是极贴近当今中国国情的。这些两性间的相处难题是豆瓣、天涯、猫扑的讨论热点,一上论坛满眼的大标题,一点标题满腔的愤怒、满腹的委屈。他脚踏两只船,如此花心不负责任!他如何依赖母亲,典型的妈宝男!他整天纠结我以前交了几个男朋友,婆婆妈妈说个不停,太他么不像个男人……
快别误会他了,如果他是个男人,而你是个女人的话。男人和女人永远是存在分歧的两种不同生物,对于男人的真实想法或者最本质的一面,女性是无法理解也难以接受的。女人说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可你知道男人的性爱其实是极具精神性的吗?女人说男人小心眼,不能接受自己以前的恋爱史,有处女情结,脑子里都是封建思想、大男子主义,可你知道他嫉妒你过去恋人的根本原因吗?这可能正反映了他在性爱方面的敏感和脆弱,他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你拿他跟以前的男人比较呀!
当然,女人也不都是圣母,世上男人那么多,大可不必抱着拯救弱小的心跟男人交往。本书就是为了让女人更了解男人而写,因为唯有了解才能更好地沟通,进而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不管承认与否,这个世界除了女人就是男人,若是一直误会他,她和他当然都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总有些阳光被阻隔在云层的尽头,总有些风景被雾霭遮蔽在目光无法抵达的彼岸,总有些飞鸟在漫漫长途里停止了歌唱,安息在土壤。
总有一些人,长着一颗淡蓝色作底,纹路森森,花瓣枯叶层层叠叠,盘根错节的灵魂,因为隔着一座嬉笑怒骂,涂脂抹粉的肉身皮囊,所以别人看不真切。
他们比寻常人更能够领略,一颗盛放的果实倒映的日光里隐藏的枯萎腐朽的宿命,一座精雕细琢,鬼斧神工的青花瓷器内里的空虚,以及它的不堪一击,一个花枝招展,笑容明朗的人脸上,嘴角那一分不容易为人觉察的苦涩和倔强。
无论你相信,抑或不相信,总有一些人,他们离清澈见底的幸福,一览无余的温暖,永远隔着一指甲盖的距离。
再好的良辰美景,再多的赏心乐事,他们在欣赏之余,总难以回避一种幽愁暗恨。
因为他们的灵魂,天生有一层忧伤的底色,我常常想,这是血液里流淌的宿命,还是后天形成的瑕疵呢?
说它是瑕疵,但是往往这样的人,又偏偏比一般的当局者迷多了一分旁观者清,因为他们知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所以不会给予太多期望,真正山穷水尽的结局来时,也能更快地心如止水,而不像一心一意乐观的人,沉醉其中,忽然看到曲终人散的,结果,不免茫然若失。
当「忧伤」这个词语陡然浮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想到的是王尔德的童话,童话里那一只用血泪浸润歌声的夜莺,想到的是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歌。
我想到了人间无法欢聚,坟墓里再续前缘双双化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想到了《十日谈》里那个用泪水浇灌埋有爱人头颅的罗勒花盆的年轻姑娘的眼睛,还想到了,墨西哥女作家安赫莱斯马斯特尔塔笔下,那个烂漫风情,智慧明敏,但是如一只夜孔雀般高华冷艳的女郎米拉格罗斯。
当所有人对着马戏欢呼鼓掌的时候,只有她,只有她内心里翻涌着忧伤的情绪。
因为每个人,包括她天真纯美的外甥女爱弥儿,只看到眼前活生生的,光怪陆离的旋转跳跃的动作,小丑们的滑稽丑态,但是只有她一个人,想到了这一场演出的收入,本来能够用来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比如从监狱里赎回几个囚犯。
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性感,不是所有性感的女人都聪明,不是所有聪明的女人,都有令人沦陷的忧郁的风情。
这种风情,在我眼里,如果拿捏得当,是最高级的性感——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莫妮卡贝鲁奇,她不苟言笑微微低着头走过小镇,没有袒胸露肩,没有烟视媚行,却仿佛一股火热的太平洋气流,幽幽流荡在在场的每个男人的胸怀之中,以及最值得挂在嘴角,视为个中翘楚的葛丽泰嘉宝和英格丽褒曼。
妖冶的模样一窥见底,起点是波涛起伏的肉欲,终点也只是乏善可陈的肉欲,但是忧郁的风情,却是令人神魂颠倒的魔力,起点是如梦如幻月的冷清,终点却是若即若离花的惊艳。
所以岁月更迭,红颜来了一波又一波,但是《胭脂扣》里梅艳芳扮演的如花,却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红楼头牌——那么多人演妓女,也只有她那么的孤冷凄清,也只有她的孤冷凄清里,又别有一丝月光荡漾的沉醉芳华。
那样的美,却仿佛时隔经年,毕竟这个时代大肆宣扬的,是勇往直前的强人哲学,是如不锈钢一般的乐观主义,是八面玲珑的圆转如意。
所以林黛玉的美早已不合时宜,「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在许多人的耳中,简直像是在嘲讽鄙夷,而令贾府上上下下心悦诚服的薛宝钗,那才是矜贵难得,识得大体,或者是王熙凤,心直口快,心狠手辣,但好在一个精明干练,酣畅淋漓。
所以越来越多人以「弃潇湘妃子皈依蘅芜君或者凤辣子」来为自己添上一件自顾自成熟,自顾自美丽,自顾自见过世面,自顾自感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衣裳。
但细细想来,多年前喜欢林黛玉,单单为着那出场时候已经卓尔不群的美,美得不拘一格,美得如诗如画,美得像一则宋词,后来也曾喜欢过别的人,只是对她的理解,也仿佛深了几分,过了年年岁岁,发现中意的,还是大观园里的这一个大多数时候泪眼盈盈,娇喘微微,偶然也会露出小女儿情态,耍耍嘴皮子,使使小性子的林妹妹,因为薛宝钗王熙凤再聪明,终究活脱脱是生活里那些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人的缩影,看得多了,也便觉得好没意思,聪明的人走到哪里都是,看到如此聪明的人,照样含恨而终,便觉得愈发的衰飒讽刺,反倒是这个焚稿断痴情的林黛玉,虽然不讨得众人的欢心,但是说到底,活着的那些岁月,她想甩脸色就甩脸色给人看了,想拿谁寻开心或者发怨气也便当时当地地发泄了,想立竿见影地挥洒自己的才情也便当仁不让地付诸实践了,除了一个多情却似总无情的怡红公子,没能与之共白头,或者共赴黄泉,其它的遗憾,或者说心结,也是该散的时候差不多都散了,如此想来,她这一生倒还是清清爽爽,彻彻底底的,没有那么多辗转反侧,不肯示人,心底却难免哽咽着的新仇旧恨,一日日地磨着。
千言万语,不过是一句,她这样一个「心似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人,倒让人感到真真实实活着的难能可贵。
她愿意像画里的人那般忧郁,索性就一直这么忧郁下去,生也忧郁,死也忧郁,爱也忧郁,恨也忧郁,曹雪芹赐予了她这一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剔透美好,任性地只把她一个人刻成了永恒的洛神,别的人风尘烟火气太足了,就她,她是月下的一枝梅,还是树梢最顶端的那一朵。
所以兜兜转转回来,才发现,去年天气旧亭台,水光潋滟之后,山色空蒙之后,峰回路转之后,原来微雨燕双飞下,那个悄然独立的伊人,居然还是她。
所以在红尘里摸爬滚打了许久,在一个烟雨朦胧的冬日午后,在靠着车窗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某一刻,在看到窗外忽然出现的一座点缀着几艘渔船的湖泊的时候,那股忧郁的情思又袅袅地飞上了我的眉梢眼角,我的脑海心头。
我像是漂泊的浪子,怀着悠远的乡愁,从从容容地归返它的怀抱,像是一朵花,被风吹落,恰巧落进潮湿温热的泥土中,安得其所,终于能够一声叹息,终于能够,仿佛刹那间死而无憾。
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忧郁的灵魂仿佛是一泓清泉,因为它带着穿透力沁人心脾,让人缓缓沦陷,不知其始,不知所终。
但它也是人们大多数时候不敢轻易示人的软肋,是带着裂痕的铠甲,是裹着荆棘的玫瑰,却的的是弥漫在许多人心头却不能被承认的精神底色。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每个人都曾想过「明朝散发弄扁舟」,只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好归宿,只好继续一边情不自禁地感受流露,一边小心翼翼地装扮掩饰。
面对人生的阴晴圆缺,盈虚有数,我选择时不时地做一个忧郁的人,如此我才能远离人群,躲起来静静地观赏和打探自己的灵魂,将自己当作一个密不透风的容器,随时迎接着新生。
“老哥,有火吗?”
在等公交的时候被一个陌生男的搭话了。
我摇了摇头,可惜我真的不抽烟啊,我只好酒。
陌生男人失望地走了,看样子是去找另外一些等公交的人借火去了。
我看了看时间,也看了看站牌——“18岁站”。我只是来这里帮父母带点东西回家,也不急,只需要晚饭时间之前带到回去就好了。貌似到了某个时间段,家里的老人家们就会吩咐你做这做那,之前也辛苦他们带娃育儿了,将我抚养成人,现在我也得帮帮家里想想事情做做事情,带点东西也就小事而已嘛。到后来才知道,那东西叫”责任”。
其实家离这里就几个站,要不是需要转乘的话我早就走路回去了。话说这车怎么还不来啊。
刚想完,远处就出现了公交车的身影。公交车车牌野蛮特别的,写着“人生1号车”几个大字。看着车上的人,有神采飞扬的,眼神呆滞的也有,但普遍应该都是有明确目的地的人吧,因为没有一个人盯着车顶的路线图匆忙查看。一天的疲倦仿佛在唏嘘着人民“18岁站”之前的各种故事。
我上了车后,想找了个靠窗边的位置坐下来。人还算多的,但我还是看到了她。
现在很多低头族,在密封的铁皮公交上,每个人都低着头看着手机沉寂在自己的虚拟环境中汲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除了她,她不一样,侧着头望着窗外,带着少许特别,少许茫然。阳光刚好,角度又刚好,那种想靠近她的冲动徐徐萌动。我一直相信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某种联系,在这个站在车上遇到彼此都算是缘分。但或许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可能性就在你掏出手机低下头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恍然消失了。
我没有犹豫地坐了在她身边。
在旁人的角度看,并排坐着的我俩伸着头看着窗外速驶而过的车辆的场景略为搞笑。实际上的确也挺尴尬的,我在犹豫着要不要跟她搭话。
窗外的夕阳的阳光很暖,照得我痒痒的。
啊!原来快到晚饭时间了,都怪车来得太慢了。
心绪不静。是的,此时此刻我真的不知道做什么好。
“你也喜欢坐窗边的位置吗?” 我还是忍不住找话说话了。
她愣了一下。
“据说喜欢坐窗边的人都是孤芳自傲的。” 我继续说。
“你在说我吗?”
“不,我在说我自己哈,年老的人也会,这阳光照射下会给他们有种貌似返老还童的仪式感。”
她沉默了,不知道她在想我的话,还是在想找反驳我的话,但也有可能她只是觉得我搭话很奇怪。
我接着说:“看那些中年的就不会装逼装文艺,前面站着的那几个眼镜哥就是顾着下班?说不定吃个饭还要加班呢!”
我觉得我在自言自语。但这种热脸凑冷屁股的,真很尴尬,可还是得厚着脸皮继续说。
“他们没这么显老吧?”她接话了。
“看头发。”
“哈!”她笑了,转过头来看了看我。她捂着嘴轻声笑了,微微侧着头,要不是窗外阳光有点刺眼,我能看清这一幕应该挺美的。哦不对,有阳光背景就已经很美了,那种青春的梦幻美。
心里暗爽自己还蛮会说话的嘛,可是接下来我真的找不到什么话题好开口了。想着气氛还真的渐渐尴尬了起来。
“请问你知道社会站怎么去吗?”
我很高兴:“社会站?那个需要转乘的,这1号车是不去社会站的,等等得转乘去2号车。”
她眼神里露出了感激的目光:“嗯!谢谢!”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奇幻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qi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