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离家出走的女人

文/袁筱鱼

在满屏“油腻”字眼的十月,小C清爽地挥别家庭,走上了不准备回家的路。

在这次出走之前,事情起因仅仅是因为婆媳不和,为了孩子的控制权争得不可开交。小C想搬出去,可是老公不愿意,非要和父母住一起。一气之下,似乎不出走都不行。

可是,当她拖着简单的小行李箱上路的时候,已是深夜。小区里灯光稀疏,路灯拉长了她孤寂的身影。迎着秋夜凉风,她泪水纷飞。

此时,满腹心酸委屈无处诉说,无从谈起。只能发一条简单的朋友圈,屏蔽亲戚,告诉其他人——我离家出走了,对不起。

微信立刻来了很多私信:你怎么了?去哪儿?发生什么事儿了?这么晚要注意安全啊……

电话也来个不停。但小C通通无视。

她只是选了一个安全的朋友群,和她们对话。然后选择了一个离单位近的酒店,住了下来。

直到半夜2点多,她困意来袭,突然才发现房间靠近正在施工的马路,“轰轰轰”吵到脑袋要炸裂。

于是她只好起来换了一间。新房间窗帘坏了,懒得呼唤前台,她又搬着凳子上桌子,修理窗帘。

一切整理就绪,她看了下时间,凌晨3点半。额头有点发烫,泪水似乎又开始要决堤。小C此刻感到的悲伤似乎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在的自我攻击。

因为家庭问题处理不好,她觉得自己当初选错了结婚对象。为什么当初会选错结婚对象,肯定是自己性格有问题——自卑、缺爱、不坚定、想不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现在的状态是,家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也并不让人有动力,好朋友远在天边。一瞬间觉得自己好弱,弱到不足以为人——生而为人,对不起。

小C觉得,似乎当年一直警惕着自己不要成为《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可如今自己就是那个松子,对自己毫无半点信心。

有个理论叫“吸引力法则”,就是说你的生活的真实样子会被你的思想所决定,但是真实生活接收不到否定的字眼。所以,如果你不想成为什么人,可是越执着便越会变成什么人。

小C恍然大悟。长久以来,自己一直想的就是,不要被婆婆控制了生活,不要没有爱,不要成为一个依赖心很强、懒惰的人。可如今的她,显然都成了这样的人。

有那么一瞬间,她突然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既然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导,不能获得很多的爱和安全感,不能绽放光彩实现自我价值,那么苟活于世味同嚼蜡。

已是凌晨四点。没有半点人声,远处的施工声回荡到空中,反射到地面,成了阵阵不可描述的刺耳“呜咽”声。

不知何时,小C终于睡着了。

醒来时,依旧是昏暗的房间,没有开灯。小C拿起手机,看看围观的信息。不知道那么多问候的人中,有几个是真心想帮助她的。

小C此刻的心境似乎是,自己原本就不配得到任何人的爱。

可是,怎么办?以后该怎么办?

小C当下想到的还是找朋友。原本说好去木木家住,可是那么远,如果回来上班不方便。不然直接请假去外地散散心吧。

可是,去找谁呢?小C决定不了。似乎很久没有把自己单独托付给自己了。恍惚间,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傻白甜。

小C此刻恨自己,太无能。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毛姆说的“藤蔓”,必须依附别人才能活下去。而所有这些与独立相对的特点,都是她一直苦苦反抗的啊。为何读了那么多的书,一朝之内又回到了原点呢?

她根本没办法独立思考,没办法接受一个人真空状态,没办法让理性打败情绪,没办法接纳真正的自己。

在她不停自我攻击的时候,她果然变得什么都做不了,怎样做都是错。

然而,又是谁规定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面临问题来袭时都必须要克制自己,压抑自己,让理性存留,让感性毁灭于萌芽呢?

小C终于想明白了,自己是一个人,确切地说,是一个尚在成长中的人,不是神。

每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对不可抑制的沉闷,肯定都会有情绪的波动。情绪来了,害怕、压制或者视而不见都只会造成更大的隐患。最重要的,是看见它们来了,承认它们的合理,让它们适当释放出来,然后才能理性归位。

既然如此,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小C终于决定踏上远方的道路,去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在那里,感受自己未曾感受过的文化。

途中,她看了一本名叫《秘密》的书,书里反复提到“同类相吸”、“意识塑造所有被感知的一切”、“你最常想的或最常把焦点放在上头的,将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成为你的人生。”

来到陌生的城市里,当她看到很多人可能未必长得很好看,但是却神采奕奕、自信满怀的时候,她就想,她们是怎么做到的。而当她们因为自信而招致各种幸运降临的时候,她便知道了缘由。

小C曾经很相信原生家庭的影响,相信童年对人生的触发。而如今,她似乎更愿意相信此刻的自己。原来的一切虽有影响,却并不应该成为一辈子的桎梏。

而如何摆脱它,看你正面的思想,你想改变,就能改变。你想要成长,那么就去成长起来。

几天后,小C回到了她原先的家里。看起来,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然而,根部已冒绿芽。

转载请注明:
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世情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shiqin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