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银行深似海,从此亲朋是路人

少年,办张卡吧~

文|声波大银 图片来自网络

刚进银行的时候,我不明白“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是什么意思。以为做柜员就是给客户办理好业务、数钱不要出错;做客户经理就是努力完成专业范围内的贷款或者理财任务就行了;以为行政后台人员就是处理好职责范围内的办公室里的行政管理工作,跟业务毫无关系。

后来经历的一切都让我这些天真的“以为”逐个被颠覆,如同其他行业一样,银行系统也提倡大家做一名光荣的“综合性”员工——你必须什么任务都要完成才算合格,才能拿到属于你的完整的工资和绩效。

让我在柜员实习期就亏了700块的基金

在我还是一枚“桂圆”实习生的时候,第一个月,网点主任就开始给我下任务了,说支行下了五万块基金任务,网点六个员工平分,一个人完成8500元,必须在三天内完成,如果找不到客户买就得自己掏钱买,不然每个人扣五百块绩效。

当时我所在的网点在批发市场旁边,来主动买基金的人太少了,别说我是刚上班不到一个月的实习生,没有现成的客户资源来帮我解这个急,就是那些在网点待了很久的同事也都表示完成不了,只能认怂自己掏钱买下“息事宁人”。

当时的网点主任很肯定的告诉我这个基金是不会亏的,买下后五个工作日赎回来就算完成任务。我当时并不想跟远在外地的并不富裕的父母开口,可是我连第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有拿到手,卡里只有一千来块钱的生活费,于是就找一个手头宽裕的亲戚借了8500块钱,说明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且承诺一周之内还给她。

五天后我赎回了这笔基金,扣除手续费还剩7800块……于是只能自己贴补上几百块把钱还给了亲戚。当时真的有些恨那个网点主任,她逼我完成任务也就算了,为什么要骗我亏钱?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走在大街上看谁都像一张信用卡

信用卡是个长期任务,只要是我们支行的员工,不管你是什么岗位(当然,行领导除外),每个月必须完成十张,不然考核每个月绩效的10%,季度和年终奖都会挂钩10%。

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每个月都完不成的话,一年的收入要被扣八千块左右,在我们这种人均收入不高的银行,差不多就是两个月的净收入了。

我们银行的信用卡准入条件还比较高,必须要单位注册资本一百万以上(不包括一百万)的员工提供收入证明或者社保信息才可以办,在这个信用卡泛滥的时期,去找个符合我们条件的陌生人办卡无异于大海捞针。

一个柜员,又不是纯粹的业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去完成上头分派下来的固定任务,每个月都觉得压力重重。

我作为一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外地人,没有什么人脉可以利用,在这个城市认识的几个老乡给我帮了不少忙,真心感谢他们。

平日上班在窗口办业务时只要我看到一个年轻人就问他“需不需要信用卡?”

对身在外地的亲戚朋友同学,也扒出来一个个问他们有没得认识的人在我这个城市的可以帮我办下信用卡,然后只要认识了新的朋友第一时间就会想着能不能让别人帮我办张信用卡,后来发展到走在大街上都恨不得逮到一个活人就想张口问下别人需不需要信用卡。

手机银行,你值得拥有

工作七年后,经历过种种业务任务,客户办业务时各种业务叠加之外,感觉自己把同学、朋友、亲戚和家人麻烦了个遍,这样的日子我并不过得心安理得。

在成为一个专职的客户经理之后我就暗自下决心不再麻烦亲朋好友了,如果靠客户完不成任务,该扣钱就扣吧。我实在是不喜欢经常麻烦别人。

直到最近又下了个手机银行的任务,就是扫二维码线上开通我们的手机银行。每天必须完成2个,完不成了把当月绩效扣光,看了看我银行卡上的余额,想着扫个二维码下个APP也不是很麻烦的事情,这一次我又厚起脸皮打起了亲朋好友的主意。通过这一件事情,也反应出不同人跟我的亲疏关系吧。

我先是在朋友圈发了我的二维码图片、操作流程和需要大家帮忙的请求。这个时候除了有几个赞没有任何人帮忙(我可以通过我的手机银行看到推荐成功的人的手机号)。

然后我挨个在之前我给他们办过银行卡、信用卡和贷款的十五个左右的客户、朋友、亲戚的微信里面留言了,这时候有四个人一会儿就回复我说办好了,五个人说好的会看一下,然后基本就没有回复,可能大家平时被广告刷屏比较多懒得看了。

最后我就开始给那些说会看一下和没有回复我的人打电话,跟他们说帮忙完成这个任务,并且他们自己用着也会很方便。结果有的人说已经办过了,有的人说找不到卡了,有的卡密码忘了,有的开通到一半发现预留手机号与现在手机号不一样无法开通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如果自己需要帮助,要点对点联系,别人没有义务在你发出通告后就主动扑上来“哇呀呀呀,我来助你!”。

如果想帮助和能帮助你的人,不会对你的请求视而不见。不想帮助你的人,就不要去打扰别人了。对此事前要有个合理的评估和预测。

请大家善待银行员工

银行员工真的很不容易(相信我,比起处处求人,我宁愿自己更累些),谁又喜欢天天去拜托和麻烦别人来帮助自己,大家都是有自尊心的。可很多任务真的关系到我们的工资收入,还有岗位评级和晋升。

其实只要不是特别麻烦和为难,大家还是帮助一下。因为有个银行朋友,总有一天,他(她)给你的帮助会不止一点点。

少年,不打算点个小红心再走?

前因或是后记:亲戚家里的一个小妹妹要进入光鲜亮丽的银行系统工作了,她来问我有啥经验可给她,思来想去,这是第一个我打算告诉她的前辈之见。

(完)

七月的下午时分,我躺在床上,阳光洒在我的身体和白色暗花的床单上,虽然时至已近下午,但阳光依旧是那么刺眼,使我看不清屋里的物件和我那祖母苍老的脸,祖母则靠坐在床边沙发的一端,做着她那仿佛一生也做不完的针线活计,她带着老花镜,仔仔细细的端详着那只即将成品的鞋垫。

像这样传统的技能在我辈的世界观里,成了足够可以进入近代历史博物馆的艺术品。鞋垫上刺着几十年一成不变的鲜艳花朵和 “出入平安”的字样,是她对儿女孙辈的无语牵挂,年幼时的我总觉得俗不可耐,如今更多的时候我愿意拿起它们仔细端详,我仿佛能看见了老人把她这一生从不与人述说的岁月蹉跎,风风雨雨都绣到了里面。

就这样祖孙两辈人沉寂了约半个小时,她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跟我说起话来,开始只是一些家长里短,鞭策我之类的话语,不知道怎么讲着讲着就讲到了她和我祖父的那些年的颠沛流离,筚路蓝缕的艰苦岁月,使我感到好生愕然无语,她那言简意赅的诉说方式,仿佛是在证明那段艰苦岁月的真实存在。

祖父祖籍陕西宜君,少时刻苦读书,喜好舞文弄墨,自然成为了十里八乡问人便知的才子。最终不负众望考取了功名,就读于陕西邮电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洛川邮电局就职,当时我国邮电系统刚刚初具雏形,单位只有三四人,祖父一人身兼多职,虽只有信件和电报之类的简单业务,但工作还是繁重,刚刚就职的祖父尽显着他的才华,工作干得得心应手,也结识了不少当地的人,祖父目光凌厉且英俊潇洒,根据后来姑妈的口述,很多机关单位的女同志都对祖父有着爱意,很多女同志托人给祖父递来书信,祖父都对其置之不理,一心工作,并刻苦钻研各种新型设备,可以不谦虚的说,是为洛川的电信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事们都半开玩笑唤他为“张博士”。这点我一点也不质疑,从晚年的他就可以想象出他年轻时候的仪表不凡,博学多才的模样。没过几年,经人介绍,结识了我的祖母,与之结婚生子,开始了相濡以沫的一生。

结婚之后二老把生活过的红红火火,祖父上班,祖母在单位食堂帮厨。但好日子没过二年,宜君老家就寄来一封书信,老祖父体弱多病,需要人照顾,祖父的兄弟们都年纪尚小,无奈之下就让有孕在身的祖母长途跋涉回宜君乡下老家,照顾老祖夫。

在哪个交通非常不便利的时间,我无从想象祖母在有有身孕的情况之下,怎么走完那一条坑坑洼洼的坎坷路途回到老家,当时只有城际长途班车,乡野村社之间只能靠人行走,而且路途颠簸。

当祖母讲到这里,我不断脑补,一个有孕在身的女人是怎么样完成那段道路崎岖,山路迂回的旅途,即使年尚小的我,无法想象,也脑补不出,但是我可以驱车半小时后站在一道山梁之上往下俯视,会看见一道梁套着又一道山梁,大川里面套着小川,明沟暗洼,细流水渠忽略不计,再把如今宽敞的柏油山路从自己脑子里删去,于是就会大吃一惊,叹为观止,好奇的眼神不由自主就落在了祖母的小脚之上,心生敬畏,这敬畏是苦涩的敬畏,其实没有什么大的豪情,只因为她是我的祖母,心疼和佩服并存的感觉,让我难以形容。

其实在我想来那个年代的人都是这样朝夕不倦,这跟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总觉得现在人的懒惰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带来的“副作用”,且不论它好还是不好,它确确实实的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乐趣,这一点我相信谁也不会去质疑。

转过年来,祖母就到预产之时,就从村里找了一位半医半巫之类的接生之人,顺产下一女,也是我生平素未谋面的大姑母。大姑母带有先天疾病,百日之后祖母又带着大姑母去西安看病。祖父那段时间工作繁重未能前去,只有她孤身一人带着刚刚百天之后的大姑母,一路风尘仆仆的去省城西安给大姑看病,几天之后医生告诉祖母,大姑母的肚子里都是先天肿瘤,恐怕做任何医疗措施都是于事无补,只能做一些保守治疗。祖母一时不知何去何从,就让临床的病人家属帮忙照看,她去外面找她的远房亲戚,想从亲戚那里得到帮助,可去的时候人家不在,便在人家门前坐立不安的等了一天,最终还是没有等到,便回到了医院。临床的好心人。提醒她,孩子恐怕时日不多,像这样的情况一般医院是不许带回家乡安葬。祖母看着即将生命快到尽头的大姑母,连夜决定带大姑母回乡,未到半月的时间大姑母就夭折了。葬身之处祖母并没有说,但我猜测应该是家乡的某处山岗,上岗上面长满了黄色的野菊花,野菊花其实是我自己的想象,或许它们能让我心里舒服一点。

或许我对姑母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才会这样想象,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把我从小看到大的姑母,待我很好,我觉得她是世上最好的姑母,以后等说不定会写一篇关于她的短篇。

就在大姑母夭折之后,祖母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失去自己孩子的事.或许是这世上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一种遭遇,祖父就请假回到家乡把祖母接到了洛川。

琐碎生活过了有半年之久,才使得祖母淡忘了那一遭痛不欲生的心酸过往,她许久没有笑容的脸上重新燃起了笑容。是啊,生活总是像两颗岩石之间的石英花,不管环境是多么艰难它还是要继续盛开的,又像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你只能略看车窗边风景,而车窗外不管发生什么,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变成身后的风景,却不可能下车去稍作停留或是一探究竟,车外和车内被一道薄薄的玻璃分割成两个世界,火车轮轨之间摩擦的声音,仿佛是在告诉你这是世上有一个叫“手足无措”的词语。

转过年来,祖母生育一子,也就是我的父亲,艰辛的幸福又重新降临在了这个家庭,祖父每天下班总是抱着我那年幼父亲,唱着至今我无法去考究的歌谣,狭小的公租房里每天傍晚都充斥着欢歌笑语。可是这样的安稳日子没过两年,“文革”就来了。

从年幼时到今天,我看过的影视剧或是读过的名著,小说,甚至上学时在教室最后一排与同学打闹说笑之余无意间从老师们洪亮的声音中像是捡破烂似的得知,李世民有位忠臣叫魏征,玄奘法师是公元627年去往天竺,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程正瀛,末代皇帝溥仪被袁世凯弄成了傀儡,张作霖要是没有野心东北兴许就不会失守,却对距离我最近的“文革”影响极其模糊。我只从余华,王小波等一批先锋作家的小说中得知一二。“文革”仿佛是一个我国从下到上闭口不谈的禁忌话题。“文革”在我的思想里只是一件很荒诞而又可笑的政治事件而已,至于其他的我都一无所知。

我只知道这么两件祖父在文革时期的事。

一是,在“文革”最开始的时候,单位工会开会,因祖父的才华出众,面相冷峻,很多人推荐祖父当什么红卫兵队长,祖父都一一回绝,他是一个不怎么爱出风头的人,尤其是这样的风头。或许“造反派”的种种疟疾,让他感到不寒而栗,不愿加害于他人。但那些推荐他的人仍旧誓不罢休,咄咄逼人,无奈之下的祖父,只好翻窗而走,不去理会。或许那样的红色恐怖叫他感到恐惧,又或许那些抄家打劫的画面让他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但他到底当时是怎么样的想法,我也不能确定。

到了文革后期,那时竟有好事之人,说祖父徇私枉法,谋取私利。祖父用了二天一夜的时间,凭着自己的记忆,向调查他的人交代清楚了他工作八年来的所有账目,自打那以后,祖父就谢了顶 ,一直到晚年,祖父头顶上的头发再也没能长出来。

祖父一生为人正气,心地善良,不夸张的说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尚气节,实在叫与之有交集的人心生敬畏,自愧不如。因此我敢保那些诋毁纯属子虚乌有。前段时间家里装修,给我装修做木匠提起祖父,对他也是一片赞叹。木匠学徒之时,年纪尚小,跟着师傅到我们家打造家居。那时候的匠人,是在主人家完成作业的,不管在哪作业,都吃住于主人家,祖父对他们师徒好酒好烟很是照顾,还张罗着给小木匠说媒找相,走时还把专门从来家运来的上号红木,赠予师徒些许。木乃匠人之命,如厨师和食材,乐师和器乐的关系,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

诸如此类事情还有很多,在我小时候专程登门致谢的人比比皆是。有时候我总在想祖父的高尚情操,实在让我等鼠辈,羞愧难当,虽然这话有点夸大,只怪我才疏学浅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去形容那样的感受。在他面前,无论是论辈分之名还是论气节高低,我都感觉自己活的像是个“孙子”。这样怕是这篇文章中最不严肃段落,只因难以形容对祖父的敬畏之感,才不得不用我所擅长的方式去书写,泼皮式的“天马行空”去形容这样的感受,毕竟是写家祖辈的文章,所以我用词小心,生怕半点文字上的轻浮和马虎玷污了他们。

在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就已经退休了,他总是每天早餐后就把象棋盘支在院子里,用紫砂壶泡上一壶茶,静静地等待着老友的到来,与他在棋盘上“刀兵相见”。那时的他正是知天命的年龄,也是我的印象里他过得最为清闲的几年。并不大的院落被他收拾的的仅仅有条,未经细斧的粗柴被他用油锯子截成长度相同的木桩,码放在院子里或是下房的杂物间。每到冬天的时候,他比所有人起的都早,喝完一杯浓茶之后的他就会拿起大扫帚,清扫院子里的积雪。有时候祖父会把积雪扫在一起,堆出一个雪人来,总是让清晨苏醒的我欢欣雀跃,迫不及待穿上衣服跑到院子里,不一会儿雪人就在我左一拳有一腿的招式下变了模样,几乎没有了雪人该有的模样。今天的我还是想从睡梦中醒来,再看一看那个雪人和那把扫过雪之后湿漉漉的扫帚。

就这样过了几年,或许他厌倦了“象走田马走日”的单调生活,又或许因年幼的我体弱多病他带我四处求医,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就去乡下承包了果园,刚开始的几年在离县城不远的地方,几年之后又去了距离县城稍远些的地方承包。说是稍远,可那时候的破旧班车走走停停一趟得3个半小时之久,那时坑坑洼洼的省道和现在的宽敞的公路相比,仿佛中间隔着一个世纪的光阴,如果不是我亲自在那辆破旧的班车之上摇晃过,我很难以想象如今只有半小时最多四十分钟的区间,在那个年代竟然是要用3个小时熬过的路途。按照这样计算,如今我的一些车技很好的哥们,若遮掩掉车牌,那些家伙可以在洛川与省城西安之间打上一个来回,中途还能吃一顿饱餐,这就是时代与时代之间带给我最为直观的变化。

一把银灰色的手电筒,用过只剩半截蜡烛,自制的核桃刀,布满茶锈的深蓝色茶杯,一些看过后放在土炕边发黄的报纸和那间坐落在果园旁边的土制瓦房我至今都历历在目。果园在祖父的照料之下显得生机勃勃,井井有条,他似乎不会放过任何一处需要修剪和调整的地方,硕大的果园甚至没有一根杂草,他还在瓦房的旁边开了一小片菜园,菜园也是如书本般的工整。

就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之下,祖父和祖母在那里田月桑时八年之久,最后是我与父亲驱车去接两位老人回县城,临行前祖父和村里人一一道别,和要好一位老大爷更是依依不舍的紧握着双手,两人攀谈达半小时之久,这让当时的不懂世故的我有些不耐烦,不停的用手指扣着车窗夹缝里的杂物。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转身往上车走,没走两步就停下了脚步,似乎看见了什么,只见祖父把手里的行李放在车的后座上,就转身绕过车,走向公路的另一侧的村口,向那个坐在荒废多年的石磨台上的老人走去,只见他解开上衣胸袋的黑色纽扣从里面掏出一百元现钞,放到了老人手里,然后两人对视着不说一句话,半分钟之后老人用一只手的哑语在对祖父比划着什么,祖父对他微笑着用手指了指气车,回头又朝他挥了挥手,在我的观感里,祖父的那次挥手的频率比平常稍慢了几拍。

至此之后,如果把他这一生我并不知晓多少的经历拍成一部电影或者写成本小说,那么就到了最后的章节──晚年。

据史料记载,曹操是有名的好色之徒,一生妻妾无数,他到底有多少女人,已经无法统计。其中有记载的就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等,她们一共给曹操生了25个儿子,没有过孩子的女人那就更多了。

曹操身为一代枭雄,处在汉末诸侯割据、群雄争霸的乱世,当时已经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有势力的一方,许多女子争着向曹操投怀送抱,即使谈不上什么爱与不爱,但也大都依附这这棵大树,安安分分的过日子。但有这样一个女子,不但不为荣华富贵所动,而且还敢于主动离曹操而去,她就是曹操的结发妻子丁氏,也是曹操一生念念不忘的女人。

丁氏非常美丽,也非常有个性,但在与曹操的婚姻期间并未生育一子一女。在曹操娶丁氏为夫人之前,曾有个小妾为他生了长子曹昂,但小妾命薄早逝,曹昂自小就由丁氏抚养,没有生过孩子的丁氏将曹昂视如己出、非常疼爱,对曹昂寄托了很深的感情。

然而,后来曹操因为好色,却害得曹昂失去了性命。公元197年,曹操准备率军讨伐张绣,张绣兵败投降。本来张绣准备安安生生的归顺曹操,两人相安无事。没想到曹操对张绣的婶婶、已故将军张济的妻子垂涎已久,很快将她据为己有。叔叔之妻被霸占,做侄儿的张绣当然咽不下这口气。本已投降的张绣,在一个夜晚突袭曹操,曹操猝不及防,身上多处受伤。为救曹操,长子曹昂将自己的马让给了曹操,曹操得以逃脱追兵保全了性命,但失去了战马的曹昂,却被张绣的追兵乱箭射死。

得知曹昂的死讯,特别是知道了因曹操好色导致曹昂丧命,丁氏痛不欲生,始终无法释怀,于是对曹操一肚子怨气,始终不理不睬。曹操深知自己罪责难逃,也不敢对恼怒的丁氏发脾气。但长期的冷战还是导致曹操失去了耐性,他就先把丁氏送回娘家,想等她冷静之后再把她接回来。

没过多久,曹操开始思念丁氏,想要接她回去,但心如死灰的丁夫人再也不愿意回到曹操身边,她对曹操十分淡漠,坚决不再跟随曹操。曹操无奈,只好将丁氏正室之位废除,改立卞氏为正室夫人。

卞氏为倡优出身,身份低微,但美丽聪慧且宽容大度,深得曹操喜爱,一连为曹操生下曹丕、曹植、曹熊、曹彰等好几个孩子。在丁氏离开曹操后,卞氏还常常接丁氏回去吃饭,以礼相待。但丁氏也是厚道之人,她对卞氏说,既然自己已经离开曹操,以后就不需要再请她回去了,后来丁氏果然不再进入曹操宫中半步,几年后病逝于娘家。

在那个年代,女人是不能主动提出离婚的,但丁氏对曹操冷漠的态度、逼着曹操不得不废了她正室之位,看上去是曹操废了她的正妻之位,其实是她主动放弃了与曹操的婚姻。曹操一生阅女无数,但对性格独特的丁夫人始终难以忘怀,而且有着深深的歉疚之情。

丁夫人去世后,曹操很是痛心疾首,这时候善解人意的卞氏提出厚葬丁氏,由她来亲自主持葬礼,曹操同意了,于是在风光体面的葬礼之后,这个倔强重情的女子从此长眠于地下。有人说,最终被立为王后的卞氏是人生大赢家,但不慕权贵、不贪富贵,敢于对负心丈夫说不的女人丁氏,却是那个绝对男权社会里女性意识觉醒的一道耀眼光辉。

转载请注明:
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世情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shiqin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