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发生在3号病房的事

某三甲医院的住院大楼,高层气派,住院部6楼的3号病房,里面有5张病床,住了4个病人。

病床和每个病人都一一对号,分别是15——19号。病房门,正对房内走廊和阳台,床位在走廊两边摆开,左手边是15、16号病人,右手边是19、18号病人。17号病床空着,正对着洗手间。

1.

15号病人刚住进来的时候,只有16和18号病人在。16号是位年长的老奶奶,18号是位中年大姐。她们很亲切地交谈,关于病情,关于各自的生活。

经常来探望16号的,是老奶奶的女儿,一个在又矮又胖的女子,总是在下班之后来,进门就叫“妈”。

经常来探望18号的,是她的先生,一个典型的发了福的中年男人,不怎么说话,或伺候吃喝,或低头坐着,偶尔会在打游戏。他每天下午四点会过来,然后到楼下医院的食堂去排队买几个包子,然后把晚餐也买回来。医院里的人都说那包子供不应求。

15号住进来的第二天,18号就准备出院了,医院的清洁人员把19号床铺里里外外清洁了一遍,并铺好了床铺。

当天一位捂着肚子的女子走了进来,她就是19号,40多岁接近50岁的样子,一头披肩卷发,本是很漂亮的人儿,却因肚子疼,让她整个人都扭曲着,她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弯着腰,双手捂着肚子,头发蓬松地耷拉着,一直哼哼着“哎呀,哎呀”,只偶尔抬一下头,也看见她扭曲的面容,在白炽灯的灯光下,越发惨白。

“医生,疼得受不了了,能否给几粒止痛药?”她哭诉着看着刚刚进来的医生。

“可以,马上开给你,还要打吊针消炎,你先安顿好先。”一位年轻的戴着眼镜的男医生说完就转了身。

当天晚上,18号已出院,床位空了出来。19号在床上哼哼的地痛了一整个晚上,期间,听见她嘤嘤地哭出了声,那痛苦,让人听了都不想活了。

大热的天里,15号心里凉飕飕的,开着空调的房间,捂着被子的床上,被一只蚊子扰得不得安宁。

2.

第二天,15号被安排做了手术,赶在主任出差的前一天。那天,能到场的家人都到了,同事们也来探望了,让人觉得病房里很热闹,只有15号昏昏欲睡。她觉得肯定是前一晚,没睡好,现在才这么想睡觉,以至于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第三天,18号病床迎来了新的病人。

那是一个穿着校服16岁的初中生,后面跟着年轻时尚的妈妈,在医生简单的询问之后,得知这小妹妹在学校里参加跑步锻炼,突然肚子疼,医生初步诊断“卵巢扭转”,听到这四个字,病房里的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15号翻了个身,16号喝了口水差点被呛到,19号不再哼哼,安静了下来。

“没事,休息一下就没事的,也不要太担心。”医生说着。

仿佛听到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气息在屋子里流动开来,像阳台上的风,轻轻地吹着。

15号听不懂16号老奶奶的言语,但老奶奶到是很关心每一个病人。

她会留意15号的吊瓶。18号睡觉半夜会踢被子,只要她看见会帮她盖上,然后第二天再唠叨着“不要掀开被子,不能受凉”。

会每天问19号“疼得好些了没?如果疼就叫出来,不要怕影响到我们,看你疼成那样,我们也心疼。”

16号让这个房间里的痛苦好像少了些,一股暖意飘向每一个病床。

18号长得一点不像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算得上是漂亮的女人,高挑的身材,白白的肌肤,瓜子脸蛋,加上大方得体的打扮,看上去清新脱俗,十分可人。而她的女儿,不但没有妈妈姣好的面容,特别是皮肤是黑黑的,让人觉得这妈妈的美丽基因没有被传承,甚是可惜。

后来,当19号说起“这妈妈漂亮”的话题,18号马上接话:“可怜我像爸爸,不像妈妈”。

众人便解了心中的疑惑,只是后来一直都未见过这位爸爸。

3.

自从18号进来之后,19号就跟18号的漂亮妈妈一见如故。她们谈论孩子、家庭、生活等等,都不谈工作。

病房里持续的热闹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我认识这家医院的医生,多年前曾在这里做手术,都上了手术台了,我又放弃了,所以医生一直记得。”19号说。

“你也是任性。”18号妈妈说。

“我吃东西都很挑的,市场卖的青菜、鸡啊、肉啊,我们都不吃,都是从乡下农村自产的。”19号说。

“是啊,现在食品安全缺乏保障。”18号妈妈说。

“水果也是,苹果啊、奇异果我只吃一家,每次都是整箱整箱地买,我买的都是店老板介绍的特级的。”19号继续说。

19号说完,病房里很安静,窗台上一缕阳光,斜斜照在16号的病床上,照在她满头的银发上,闪闪发光。她虽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让人觉得她根本不像一个病人。

刚好18号的吊瓶打完了,漂亮妈妈便叫了护士。得以打断了她们的聊天。

“你们现在生活条件好啊,我们那个年代什么都没得吃。”16号老奶奶插了句话。

“我们那时要经常扶贫,穷啊,穷到一顶草帽就遮住一块田地。”老奶奶继续说。

15号听着老奶奶极其不清晰的言语,但这次她听懂了。她觉得这老奶奶一定是个文化人。

“奶奶,您以前做什么的?”15号忍不住问道。

“我啊,我以前在国*局做会计的,后来单位改制,机构取消了。”老奶奶说着。

“那个年代,您也是人才了。”15号说。

“人才算不上,读了点书而已。只是那时生活条件、医疗条件都不好,没办法再生个孩子。”老奶奶说。

“您女儿对您挺好的啊。”19号说。

“这个女儿不是我亲生的,40多年前,我做过一次手术,就无法再生孕了。”老奶奶说。

众人再次惊讶,空气凝固。

“其实都一样,有养育之恩,女儿对您好就行。”18号妈妈打破了这份可怕的安静。

“哎,也不听话,30多岁人了,天天熬夜,还没嫁出去。”老奶奶说。

这时,18号的吊瓶打完了,她上了洗手间,走到门口15号的床位前,“姐姐,能把这本书借我看吗?”

“哦,可以啊,你拿去看吧。”说着,15号递给她那本《少年维特的烦恼》”。

“我这里也有一本书,你如果想看,可以随时来拿”。她扬着手里的书,说着。

15号看了一下封面《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当大人》。她没想到,这个小妹妹会在中考的年份里,看这样一本书。

4.

一整个中午和下午,病房里都是两个女人的声音,19号和那位漂亮妈妈,她们真的一见如故。她们一个在病床头,一个在病床尾,遥相呼应,那么投机。

下午护士来发药,一位医生特意过来看望19号。

“医生,我这病吃东西要注意什么吗?”19号问。

“不用太注意,清淡饮食、容易消化,普通饮食就好。”医生说着。

“要不要补一下?”19号继续问。

“你啊,就是补得太多了,少吃那些补品,正常补充蛋白质就好。”医生继续交代。

整个下午,16号老奶奶睡得很安稳。因为她有糖尿病,每天只吃些麦片。

15号想睡却被吵得不能睡,18号没有理会她的妈妈,翻了翻书,独自玩着手机。

15号进来的第四天,16号老奶奶要手术了。术前,医生反复交待家属一定要在手术室门外等候。

老奶奶反复回答:“我女儿会来。”

从老奶奶离开病房到手术后回到病房,经历了5个多小时。她的女儿和其它亲属也在手术室外等了5个小时。

回到病房的时候,女儿带亲属们去用餐了。

医院里专门负责护理病人的工作人员进来,问:“您刚刚手术完,要不要请护工?”

“不用,我有女儿。”老奶奶说。

“奶奶,您还是请一个吧,一天80元,不要在意那点钱。”19号说。

“女儿还有她自己的工作,不能24小时在您身边,再说有护工照顾您比较专业,女儿也放心。”15号也劝着她。

“那好吧,听你们的,先安排一天的护工。”老奶奶说。

有护工时不时来叫醒16号,说不能让她一直睡着,帮她擦身、换衣服,翻身,喂她喝水,吃药,帮她叫护士换吊瓶。

虽然看似那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一旦躺在病床上,都成了大事,没个人照顾还真不行。

“怎么不见您家里人啊?”护工有句没句地说着。

“我有女儿,刚刚走出去了。”老奶奶迷糊着说。

5.

18号的病情并不严重,观察了三天便无大碍,医生说可以出院了。三天里,她漂亮的妈妈就陪伴了她三天。

或许是听了医生的话,19号开始吃医院的订餐,开始去楼下食堂买供不应求的包子。期间,她女儿带了一束鲜花过来,看过她一次。

15号喝着妈妈送来的热汤,吃着她最爱吃的木耳肉片,只觉得妈妈又老些了。

儿女生病的时候,父母总是寸步不离的在身边。有多少父母生病的时候,儿女们能在他们身边呢?

蒋勋老师在《品位四讲》里说,“忙”即是“心已死了”。我们有时间忙工作,忙日子,有多少人唯有生病了才会停下来。

“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当大人”。15号默念着这个书名。接下来,我们都要改变的,或许是先学会像大人一样去陪伴,陪伴生命中至亲的人。

那位胖胖的女儿去药店买了陈皮回来,一进病房就叫了一声“妈”,然后说明天早上送粥给16号吃。

转载请注明:
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世情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shiqin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