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药方3:爱上不该爱的人

药方:乔·斯宾塞《成为简·奥斯汀》

我们总是在多年以后才明白,爱上不该爱的人几乎是每个人都容易犯的错,归根结底是个运气问题,只不过是有些人幸运,有些人不幸罢了。

正所谓有失必有得,不幸的人并非完全不幸,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也许会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比如写小说的素材。市面上这样的小说大概分为两种,一种可称之为刻骨铭心再刻骨的互舔伤口型,作者将不堪回首的往事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地说了一遍又一遍,若干本小说看上去不一样的包装一样的味道,换汤不换药,男主永远野心勃勃又腹黑,女主永远出身贫寒又单纯,还有一个痴情的富二代迷恋着女主,然后就是一以贯之的小白兔被大灰狼骗了一次又一次但痴心不改的剧情,反反复复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泪水和共鸣。另一种,则是以旁观者的视角,平静的笔调,讲述一个看似于己无关的故事,用人物对话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用几组戏剧性分支情节的排列组合来推动主线情节发展,男女主角之间有误会,有矛盾,有摩擦,但最后的结局肯定是美好的。细看,作者波澜不惊的文字中隐藏着暴风雨后的风平浪静,遭遇挫折后的世事洞明,参透红尘世界后的大彻大悟,有幽默讽刺而无道德评判,作者相信有心人自会领悟。

以上两种作品的风格似乎完全不同,但即便是后一种的云淡风轻,作者的内心其实并没有完全放下。因为,真正放下是不可能的,这关系到文艺创作的源动力,没有那么一点执念是不行的。就像简·奥斯汀,这位善于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家,现实中却终生未嫁,毕生投入小说创作,依靠的就是这种执念。

作为一个乡村牧师的女儿,简·奥斯汀的家族显然不属于英国的上流社会。但这并不影响她对上流社会婚恋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揭示,以《傲慢与偏见》开篇第一句为例:“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一针见血的讽刺,起源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即1814年的英国,贵族们天天忙于社交娱乐,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子女的婚嫁问题,核心原则是门当户对,强强联手,共同将财富和地位传承下去。在一个阶层固化如此严重的年代,简·奥斯汀尽管在小说中对这些贵族老爷们冷嘲热讽,但她并不反对物质在女性婚恋中的重要性,既然整个主流社会都以金钱为衡量标准,实现阶层跃迁也仅有婚姻一条路,那么逃避或者反抗实在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身处这样一个女人的命运由婚姻决定的社会,女性彻底沦为金钱的附庸,正所谓嫁得好是王道,一辈子是锦衣华服吃香喝辣还是衣衫褴褛吃糠咽菜全部取决于结婚对象是谁,像奥斯汀这种秀外慧中、明于事理的女子,当然不会不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奉者和追随者。

而且,简·奥斯汀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不食人间烟火,据说年轻时的她喜欢跳舞、调情、戏剧演出,当然还有帅哥。二十多岁时,曾有过一纸婚约,对方是比自己小五岁的遗产继承者哈里斯·维瑟斯。也许是她突然想清楚了自己看中的只是物质条件而非这个男人本身,而物质条件还弥补不了此人的魅力欠奉,订婚次日她就任性了一回,一脚踹了小维,取消了婚约。此后的第二段感情才是她的真爱,电影《成为简·奥斯汀》讲述了她拒绝贵族瓦斯莱先生的求婚,爱上心灵相通但物质条件有限的汤姆·勒弗罗伊,这段感情因为世俗的压力无疾而终的故事。

还记得电影的最后一幕,多年后简·奥斯汀成为了蜚声文坛的作家,她与汤姆·勒弗罗伊又见面了。简依然独身,而汤姆的身边是十来岁的乖巧可爱的女儿,她的名字也叫简,还是《傲慢与偏见》的书迷。这个结局令人唏嘘遗憾,她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这段经历成就了作为文坛巨星的她,不禁想起某人评价张爱玲的那句话:她善写月亮,却并不圆满。

微信公众号:游心黑白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爱情  http://yuedia.com/category/aiqin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