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对面落第镇

文/连山蒂

前言

上周省会规划局的文件下来了,市南郊文化馆附近的大官庄小官庄连同其后的数亩林地,终究还是没有摆脱时代的洪流冲洗,在有序跟进的推土机前谈好了出路。

随着各大媒体对于官庄光辉历史的持续报道,越来越多的人似乎熟知了市南郊那段早被尘封史册的记忆。

于是,在临近工程的日子里,竟出现了个有趣的现象:

来自全国各地的采风、摄影、历史爱好者像是扎堆约好了一般,至此驻足,进行留念,然后发表感慨,情到深处,竟有人在那动乱年代没毁净的碑文前捶胸顿首,为旧人深感惋惜的同时,更对其今世后人的无动于衷大惑不解。

一阵缅怀过后,群人又总会口口相传不约而同,来到大小官庄对面不远的一个镇子里,吃上顿百年装潢的馆子,感受一下属于这座老城的传统技艺……

没人会觉得这个行程有什么不妥,即便人们心里也或有不明,官庄对面这座老镇子依然风雨不动的道理。

看着古朴的灯笼,叩响朱红色的门,饮一杯米酒甘醇,众人便在这厚重的青石板上,踏寻了一段名叫“落第”的回忆。

一、官庄光辉往事

提到“官庄”,于国人而言,却是个真正大众的地名,有点经历的,甚至还能与自己头脑里一个或几个已知的位置添上链接。地理普及程度可见一斑。

对于北方的省会城市来说,那更是这样。

几年前的王官庄、李官庄闹出的波澜才刚淡出视野,而今的大官庄小官庄,却又甚嚣尘上。持久的曝光度,让人们将这颇俗的地名,连带着本地古代乡试旧址,也就是现在的市文化馆,都摸了个门儿清。

造成持续曝光的根本原因,自然还是城市工程建设与其自带的文化遗产性质出现了矛盾。

至于遗产的具体内容呢,那便要从村址的“地基”说起。

官庄前后兴建于明清时期,每一个村庄,尽都有着固定的姓氏大族以及厚厚的族谱,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密密麻麻名字后面,编纂人总是要复赘上他们某位祖先的科举路成名史,以此证明自己的宗族绝属名门。

大官庄的这位族谱上的先祖却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据说,他自幼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自乡试摘魁,便一路高歌成就进士,顺利入仕,而后政绩卓卓,屡次升迁,终官拜巡抚。

他致仕还乡,便于自己仕途的起点——乡试贡院南隅,买地迁族,就此定居,而后子孙后代入仕者也皆于此落叶归根,如是代代,繁衍开来。至于“大官庄”之名,却是后人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了。

小官庄以及其他什么官庄的历史,大都由此而来,即便传得现在,村庄里依然有相当大姓的宗族,以及刻入后人名字里的祖训。

二、落第镇的辛酸旧事

落第镇,是一个大家私下里的叫法,它的明面名字却是不值一提。

这个镇子,始建于清朝中期,起初也只是个营生落塌餐食、做书画生意的小村庄,可也没有多长时间,它竟迅速扩张起来!

未过几十年,原来的小村落已然初显大镇的规模。而后由于其经商的本质,以及选址的针对性,当政者只得驳回税务司的意见,毅然决然给它划上了范围。

就此,落第镇的扩张才宣告停止,但,镇子里拥挤且精英的格局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家家户户饮水思源,尽都知道镇子的历史,青石板的铺砌人,以及祖先经历的辛酸但却传奇的一生。

三、青石板的铺砌人

嘉庆年间,一次再平常不过的乡试在贡院拉开了帷幕。

已经第三次参加考试的登州才子何琼,正奋笔疾书,洋洋洒洒书写着“规整”的八股,可与之前不同的是,他这一次,却是没了什么后顾之忧,也更无什么困难可言。

在试卷上,他竟将题目与自己背井离乡考试证道的全过程体现出来,没有什么四书五经,更不会旁征博引,就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讲述出一个寒门学子的无奈与自我救赎。

何琼的经历很悲催,是当时大多行科举之道书生的缩影。

他自幼才思敏捷,从不墨守陈规,虽知君子之道,却没有照本宣科的迂腐,行文别具一格,书法技巧娴熟,尽独树一帜,深得先生喜爱。

未及弱冠,才名已然十里远播,只因其家境贫寒,求学路又分外坎坷,便只得通过先生关系,借宿在临近书院一杨姓乡绅家里。

学习之余还主动为其打理书画生意,久而久之,不仅深谙了商贾淫巧,还把书法练得形神兼具,时不时摩个名贴,倒也活得有滋有味。

乡绅家只有一明珠美玉的女儿,奇怪的是,其父很开明,竟让何琼辅助女儿学习,似乎不在乎什么所谓的繁文缛节。

却不知是因为这当父亲的是真不在乎女儿的清誉,还是因为看出了何琼的真正潜力。总之是没有过多干预过这对四岁年龄差的年轻人交往下去。

何琼与杨小姐时常谈经论道,吟诗作对;偶尔交流书法心得,自然也会谈谈人生。女孩说父亲最欣赏有德才的人,而她也觉得何琼一定能中举入仕,这几乎是整个乡绅家里的定论!

如是一年,何琼取得院试魁首佳绩,又深修几载,他便握着几年攒下的碎银子圆铜钱以及临行小姐织就的祈福荷包,奔赴省城,参加次年秋的贡院乡试!

可万万没有想到啊,这一路的基本花销,外加人生地不熟花的冤枉钱,竟远远超过了何琼的出行预算。照此估计,考试的等成绩的这些天,省城小客栈,即便是柴房马厩估计都很难住的起了,更不用说怎样归乡。

何琼想起乡绅临分别时给他盘缠的提议,当时何琼只想着男儿的尊严以及对自己谋生的自信,却是不知,这“无所谓”一般的言辞,放走的,居然就是自己头脑里预算的与真实情况的差价。

最终,何琼决定,破釜沉舟,在考试前的这两天,吃好喝好住好。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留到以后思考!

几天的滋润生活,把他在路上消磨的精神体力补的恰到好处,而考试时间也如约而至。

于是,何琼带着一众远在千里外的期盼,踌躇满志般拿上地方开具的考试证明,进了考场,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八股临场发挥。

这个过程,八字概括——文不加点,挥笔提就。何琼像是如有神助,洋洋洒洒间,这篇自认绝作的艺术品,便成了型。

当他步出考场,长出一口浊气,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并像是已经预料到几十天后这里金灿灿的榜上,将出现自己高高置首的名字一般飘飘似仙。

但更多的,却还是担心。倒不全是因为忧虑考官喜不喜欢他的标新立异,自然还有愁苦这等成绩的几天该如何谋生。

他穿着一尘不染的书生服,在这一天里几乎逛遍了市里所有书画店,然后,颇为无奈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哪怕是对其敷衍寒暄的热情。

两天,他脸色渐渐蜡黄黝黑,在买完最后一个包子后,终于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财。

看着不少境况相同的寒门贫士,有不少兀自在官庄附近席地而坐,乞讨侃天,倒是与这“盛景”对过,一家华丽丽食馆招聘劳工的告示形成了视觉反差。

何琼从来都不是死脑筋的呆君子,却也碍于世俗眼光,他便脱去外面的书生服,换上赶路时的粗布麻衣,一头扎进了这些天能够赖以温饱的地方。

学厨的过程,何琼实在无法做到心无旁骛。

“君子远庖厨”这句高频段子,时不时在厨房外面几张悠悠之口里传出,凛然又刺耳;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则在席地而坐却还专心看书的这群贫士面前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这个年头,体弱书生冻饿而死未尝鲜见,但依然端坐官庄道旁,践行“朝闻道,夕死可矣”者,却还是难能可贵的。

这个过程有失就有得,有些品行实在出众的,才名传入庄里的,那么机遇也就来了。要知道,官庄未出阁的闺女从来都是不愁嫁的,对于寒门学子而言,若是入赘官庄,那可绝对称得上是攀高枝了。

至于“自甘堕落”的何琼,却是药石难医咯,在人眼里,他低人一等,但他自己却像是活得浑然不知。

因为家境不好,父农作、母多病,何琼从小就接触一些柴炊之事;再加上他头脑灵活,学习力强,于是,才仅跟着大师傅学了两天,就能轻易帮得上手了。

饱食终日还自得其乐的何琼,很快熟悉了这个地方,而且还发现,其间,依然是有不少“贪生怕死”之辈来此应聘,将圣贤之言抛于脑后的。

养胖了几斤,熬到了张榜日,而现实的大风大浪,也终于第一次向着这个年轻人无情地呼啸而来。

他居然落榜了?

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

尽都印证了落榜的事实!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差点没冻死的腐书生,却在张贴出的第一刻,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何琼只觉越看越扎心,越想越痛苦,居然连怎么回到的食馆都记不真切,只依稀听到了几句热心掌柜的安慰话。

“别难过,乡试没中,不代表你文采不行。”

“你没注意中榜的大都是什么人么?是人家官宦子弟、还有当地有数的知名才俊!”

“就那个咱对面,差点没冻死的家伙,整天陈词滥调,之乎者也,人家都是官庄挑好的女婿嘞。”

“别太惋惜,三年后,再来吧!”

……

终于,何琼“哇”的一下哭出声来,再也忍不住!寒窗十数载,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一切竟都失去了意义!

就在昨天,何琼还做着黄粱美梦,中举荣归乡里,骑着高头大马迎娶人家小姐呢!

现如今呢?尽成妄谈!

钱也没了,愿望成空了,当初最体现自己价值的东西,似乎一夜间变成了最值得别人戏谑的笑柄。

二十二岁的何琼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最刺骨的寒意,他想回家,想握着病榻母亲的手大哭一次,然后祈求她的责备;想去书院,让对自己寄予厚望的先生,给一顿戒尺、骂一句不肖;但却怎么也不敢想,如何面对乡绅家的小姐,是对她无奈的说声“官场黑暗”,还是为自己的无能寻找什么别的蹩脚理由。

看着那祈愿的荷包,一针一线绣的规规整整,想着她临别一日珍惜祝福的话语,何琼知道,如果自己就这样回去,灰头土脸,那才是对他作为一个男人尊严的最大践踏!

他无法去见杨小姐,只得在心里麻痹自己说:“她还足够等我三年,我下次一定能够成功!”

未过两日,何琼强拉自己回到了现实,他没有像别的落第书生一样匆匆离去,而是依然在这官庄的对面,做着众人眼里“自轻”的行当。

朝五晚九,竟拿出了当年院试拼搏的劲头。众人不知,便是在这天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念头默默驻扎在了他的心里。

给乡里众人写了报平安书,并表明自己独立营生然后复考的决心,何琼便在这一亩三分地儿上立了足。

他靠着自己当初学到的商贾手段,勤劳的双手,外加灵活的头脑,翩翩的形象,日复一日严阵以待。

竟然没几月便从后厨转向了前台。朋友们也很快一改往日对他自甘堕落的印象。

舌灿莲花外加营销妙招,自从有了何琼撑起门面,小店的生意可谓是一日千里,掌柜的这下子可觉得是捡到了宝,也认清了这个才华横溢、骨子里还死不服输的年轻人。

如是两年,一个机缘巧合,竟有识才的伯乐留意到了何琼。

也难怪,何琼偶尔会在店里不忙时,拉出自己当年的老本行,就站在柜台前临摹帖子,有时客人结账,倒也总能看到这堪称艺术品的毛笔字。

伯乐便是因为如此,知晓了这翩翩少年的运笔才能。后也只是为了结个善缘,提到了一句可以帮他推荐个书画临摹去处,还说,那里总有高官巨贾光顾,见到合了眼缘的帖子,往往舍得一掷千金。

机遇,总是出现的那么随意,但何琼却在心态上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不卑不亢的求指引,然后道了谢,他成功获得了推荐,并在次年春按约定结束了这边的前台工作,去往了伯乐倾力推荐的地方。

这一次,对何琼而言,可真是如鱼得了水。书画店老板是整个省城有名的临摹名士,可谓是见过了大风大浪的个中老手。初临面试,他让这个二十四五年轻人写一篇拿手的帖子!

却见何琼运笔行云流水、笔锋顿挫有序、落墨秩序井然,活脱脱一副大家的神韵……老先生瞠目良久,竟忘记称赞!

只下意识地连连念叨:“真是块璞玉、真是快璞玉啊!”却不知说的是帖子还是人了。

老怀大慰的店老板当即收徒传艺,本就纯朴至孝的何琼更是丝毫不敢倦怠,全身全心,投入进了对于书法、临摹更加系统的学习中。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奇幻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qihua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