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玫瑰花,黄色是太阳,蓝色是大海

这两年来,不知是母性泛滥了还是怎么,我很喜欢小孩子。

恨不得随身总带着几颗美味的小糖果,以防遇到超萌的小孩时只能对其微笑,而不能给予更实在的甜来回报对方的可爱。

他们超级小一只,趴在爸爸的肩头,或者牵着妈妈的手,穿着小裙子或者小外套,视线才成人膝盖那么高,黑而亮的眼睛滴溜溜转着,或摆弄着玩具左顾右盼,或盯着你抿着嘴然后忽然笑出来。

小孩能看到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们的眼睛本身就是望远镜,能看到这世界本来的样子。

❤️

前两天有点失眠,都怪睡前打开了该死的微博,被#三种颜色#搅得情绪低落。

不知真假的猜测和揣度铺天盖地,痛心和恸哭,诅咒和谩骂,又是一个不眠夜。热搜上的标签明明灭灭,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十分魔幻。

和朋友说起这些事情,包括之前的保姆纵火案江歌案,一致的感觉都是“人世间真苦”。以至于每次看到那种大红banner的销售额爆炸图片,、明星生日party图片、超模闪闪发光的肌肤和服装,我在怀疑到底世界的底色到底是黑还是白,是我们低估了黑暗面,还是低估了光亮面?

图片来自@云朵插画

❤️

早上在看木心先生的新书《豹变》,随手翻开就碰见一句话:

“孩子的知识圈,应该是该懂的懂,不该懂的不懂,这样就形成了童年的幸福。”

忽然觉得很讽刺,如果幼儿园事件真的如网上传言所说,我们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懂得了很多本身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东西。我说的不是性教育,性教育是必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产生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幼儿园的泳池游泳,换衣服的时候,男孩子和女孩子是分开的,上厕所的时候也是这样。老师告诉我们男孩子有男孩子的厕所,女孩子有女孩子的厕所,不要走错,也不能允许别人触碰隐私的部位。

我说的是他们在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对世界感到恐惧和失望。那种不能理解的害怕,无法消解的失落、愧疚和怯懦,是会伴随终身的。

性教育是必要的,对于善良的教育和对于美好的憧憬同样是必要的。

❤️

木心先生的书中还有一篇叫做《SOS》,很短,却给人巨大的压迫感:

“在一艘即将沉没的游轮上,人们拥挤在走道里求尽快逃生,船长指挥着旅客出仓,一名医生逃生之时撞到一位临产的妇女,妇女身体虚弱,怕是来不及出逃。

医生放弃出逃,当机立断,关上门,把孕妇的裙子和内裤褪掉,准备接生。

妇女是第一次生孩子,紧张而疼痛,孩子迟迟不出来,此时海水从门的下缝流入,医生脚上袭来一阵寒冷。

他指导妇女呼吸用力,终于把婴儿从母胎接生出来,剪断脐带。母亲抱住婴儿,医生抱着母亲,以为终于度过危险,准备一起出逃。

可他们没有看见门四边的缝隙开始喷水,海水像墙一样倒了进来。灌满舱房。

灯灭。”

这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死了。他才刚发出第一声啼哭,皮肤第一次和空气发生接触,就重新归于消失。小小的他费力地从母胎脱离,却不知是从一片黑暗到另一片黑暗。

我很害怕,我们的孩子作为一个个“新客人”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多久,就已经“死了”:他们从一开始,认识到的世界就是黑色的。

❤️

昨天偶然看到一个小视频(我不确定是不是涉事幼儿园里的孩子)。

一个爸爸怀里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手里放着小小的白色药片,语气耐心地问孩子:“老师给你吃这个了吗?”“什么时候吃的呀?””中午睡觉的时候吃了吗?”“其他小朋友吃了吗?”

孩子的妈妈也在一旁,语气温和地叫着孩子的小名:“是不是吃完了咱们就可以睡觉了对吗?”、“这个(药片)好吃吗?”、“是甜的对吗?”

孩子很小,一边摆弄着药片一边乖乖地回答着爸爸妈妈的话。从孩子里回答基本可以判断出,老师的确给他吃了药。

孩子的爸爸愁眉紧锁,眼神充满无力感。孩子的妈妈一边拍着视频一边强忍住情绪,最后还故作轻松地夸了夸孩子:“好的,我知道了,宝贝真棒!”

爸爸妈妈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已受到了伤害,却强忍住了情绪,并没有一个巴掌过去:“老师叫你吃你就吃啊!?”反而把这次求证当作普通的家庭对话,并为孩子的坦诚表示赞许。

这是一种情绪上的止损,避免二次伤害。

孩子日后可能不太容易回忆起这件事情(或许根本想不起来),因为父母温和的态度,并未将这次经历特殊化。

有个叫DiaFrampton的歌手,有一首歌叫做《good boy》,旋律非常欢快,其实这首歌一点也不欢乐,歌词讲述了一个被恋童癖伤害的小男孩Charlie,在经历不幸后不敢向别人诉说而变得阴郁的故事。

很多歌迷都说,如果不是知道背后的故事,根本没有想到,旋律这么欢快的歌下是千疮百孔。

还是很感谢Dia,因为在所有人讨论着新闻头条的时候,她微笑着告诉小男孩:“Charlie’s such a good boy!”

图片来自@云朵插画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被保护着,不要在那么小的时候就“被迫”长大,“被迫”懂事。

这是成人世界的疏漏,是我们这群衣冠楚楚自以为能够打点好一切的大人做不好。

明明是我们把世界弄糟了,为什么要怪孩子接受不了?

❤️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里有一个情节:

2503年,一个婴儿养育室里。护士们在地板上摆了一堆图书和鲜花,然后把一群长得一摸一样的、8个月大的婴儿放到了地板上。婴儿们看到图书和鲜花,飞快地爬过去,拿起来玩耍。这时候,长官一声令下,护士长启动电路装置,一时间,刺耳的警报响起,地板被通上了电,触电的婴儿们在痛苦中痉挛并尖叫不已。过了一会儿,护士长关上了电闸。

“这样的试验大约重复200次左右,”长官微笑着对参观者说:“这些孩子们就会对图书和花朵形成本能的憎恨,他们的条件反射就这样被限定了。”

如果孩子在几岁时都没有得到过“相信”的权利,那么未来的日子里会信任谁呢?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怀疑和逃避吗?

有人说:“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可如果我们限制了自己的善良,这个世界就更无法想象。

❤️

这个2017真是刺激,很多事情让我们悲痛和气愤,因为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再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认知的下限,扩展我们接受能力的值域。

一直在想,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们除了能在社交网络上表达愤怒,还能做些什么?

有太多煽动情绪的言论,太多咒骂和威胁,太多的失控和居心叵测。我们从不缺少情绪上的回应。愤怒是每个人的第一反应,愤怒之外,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尽可能地保持冷静和善良。

善良不一定能自救,但善良一定可以救人。

愤怒是一种软弱,可善良不是。

图片来自@云朵插画

善良本身就是一种抗争,是接受世界的不美好,然后选择活得干净。

❤️

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尽快地查明事情的真相,如果有需要,大家都要尽可能地配合调查。希望该幼儿园以及所有的幼儿们都能够在一个安全温暖快乐的环境里长大。

希望我们这些成年人可以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不吝啬、不冷漠。

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大概就是:够善待周围的孩子,以及所有人。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平和的温柔的世界。我不希望我们的孩子以后看到任何美好的事物第一反应是其背后的恶意和黑暗。面对所有的人都怀着绝对的戒备和冷漠。

世界是从何时开始变坏的呢?它真的坏了吗?

当我们认为它坏了,它就真的坏了。

❤️

如果以后有孩子问我:“红黄蓝是什么?”、“黑色是什么?”

我会告诉他:“红色是玫瑰花,黄色是太阳,蓝色是大海。”

“你是一个小画家,这个世界就像一块大大的黑板,等你一笔一笔画出美丽的图案,把黑色遮住。”

转载请注明:
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世情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shiqin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