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阿姨

故事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为讲到最后,作者总要对他冠以人性的光辉。真实的故事最动人,真实才会让作者陷入一种持续的心流状态,而编造永远都只会像是蜡像馆里的复制品。缺少灵魂的赝品。今天我想讲述的就是小梅阿姨的故事。

01

小梅阿姨前几天刚给我妈送去两张自己烙的大油饼。这一定又是遇见什么烦心事了。要么就是张叔,要么就是儿子。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也经常把她气个半死。

按我妈说的话来讲。她永远都是那样的馋,迷恋油大的食物。像一个发电机那样的不知疲倦的可以身兼三份工作。在他儿子赵杨哥哥眼中,她就是自己的活体ATM取款机。并且还是那种随提随有的。在张叔眼中,她就是倒贴的蠢肥丑小富婆。这点上,这两个男人还打成了一致。也是,他们总是在提取,不知道往里存储。就是取款机也会发脾气。

在我看来,小梅阿姨是个苦命的女人。丈夫死得早,98年就过世了。当时是客车司机,买了个依维柯自己跑长途。过逝的原因就是因为疲劳驾驶。听说他想要看看自己三天三夜不合眼看看到底能赚多少钱,然后开到第两天两夜的时候,在高速上打了个瞌睡,自己就撞到了围栏上。

之前赚的,加上变卖车和其他保险理赔的钱七七八八的下来有个小十万吧。在当时可真是年轻的小富婆。赵杨哥哥那时候十岁,也许就种下了我妈很有钱的想法。这想法一直长到了他三十岁。不然也不会发生后来那些事。

丈夫死后,阿姨就没再找。而是托关系进入到我们当地的一所最好的中学,在男生宿舍当寝管老师。自己偷偷地卖一些小零食。听我妈说老赚钱了。她每次带我去阿姨那玩,记忆里除了楼道飘散着令人窒息的酸臭味。还会有收到一大包零食。所以那时候自己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这所初中,然后经常可以找阿姨玩。

02

赵杨哥哥没有考上高中,听说分数差了三十多分。阿姨天天堵校长的车,苦苦的哀求。然后给了一万块钱的红包,算是勉强的收了留了哥哥。一万块对于我们当地那个小城市而言,当时真够上头条新闻供大家茶余饭后谈论好久的了。

哥哥总说自己是那一届同龄孩子中学历最高的一个。因为大家要么是中专毕业,要么是高中毕业。就数他本科毕业。是的,他高三复读了两年,然后以体育特招生的名义考取了一所三本国际贵族学校。照我妈的话来讲,法汉出事(他爸爸)的那点钱就供他儿子上了一个大学。

在学校也不消停。除却日常的开销。还有体育生在专业上的投资,我妈总是说你赵杨哥哥又管他妈要钱买网球拍了。才花了一千块编好的拍子,又打烂了。我知道母亲说这话一方面是觉得小梅阿姨赚钱辛苦,另一方面觉得这孩子太不懂事。小梅阿姨兼职一份的收入也不过就这么多。

还有别的麻烦,光是手机就丢了两部,每部都是两千元左右。我反问道为什么买那么贵的手机呢。贵族学校,你不能用好的,最起码也不至于丢脸吧。把同学打伤住进医院有赔了医疗费五百。中国古话讲一个人又穷又不老实,可以用在哥哥身上。

底层小人物总喜欢将价格挂在嘴边。我觉得是他们因为资金匮乏,所以凡是考虑的因素都是钱,他们认为钱是万能的,钱可以解决一切,所以这些口头上挂的钱,其本质上就是他们衡量这件事或物的标准。

03

张叔是在赵阳离开家上大学后找到。阿姨说,孩子大了才敢考虑自己的事。此时她已经辞去了寝管老师的职位。两鬓都白了,但是胃口依旧出奇的好。和我妈约早饭,总是可以吃上两个大肉包子,一大碗牛肉米粉。还要在加两个茶叶蛋。能吃就是福,她也是累。孩子花销太大,自己老本也都吃光了。每个月总是紧巴巴的。到菜场竟捡些便宜的肥软猪肚皮上的肉,还有一些放置了很久的蔫巴蔬菜。来我家,也是见什么吃什么。我妈总说她爱占小便宜。

可是我听得心里直发酸。

我知道这并不是馋,是一种缺失。吃是人类需求的最底层。(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生理,安全,爱和归属感,社会,自我实现)一个人总是在吃上斤斤计较。证明她对自己真的是太亏欠了。

张叔这个人倒也不坏,就是大男子主义严重。而且我觉得他和阿姨在一起的原因是图有个人伺候他。还可以占点小便宜。因为在经济上他分的很仔细。他偶尔买点排骨,阿姨就要说半天。一小点恩惠,就这样宣扬。可见张叔平日的表现。饮食男女在一起无非就是食色性也。他住在阿姨家,不交水电费,不交生活费。但是自己每日小酌两杯的酒自掏腰包。而阿姨就是图了老了有个伴,回到家里可以有个人说说话,也算是一种踏实。

记得有一次张叔因为喝多了,把阿姨的脸打肿了。这次跑到我家来,哭天喊地的要从此断了往来。吃我的喝我的,住我的睡我的。还想怎么样。算是将自己这么些年的委屈都倒了出来。我妈说她坚持不了一个月。可不,还没一个星期,他就看见阿姨和张叔傍晚在小花园散步。心情不错,见到我妈,就连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小梅阿姨没鼻梁,有点像是京犬。一笑起来更像是一只裂开嘴的京犬了。

人生不过如此,嘻嘻哈哈,打打骂骂一辈子。计较那么些,活着也累。好了伤疤忘了疼,也许这就是他们的智慧吧,穷乐呵。

04

赵阳哥哥大学毕业后,跑去上海呆了一年,说是要和同学合办补习班。但是一年后,让阿姨给他打回来的路费。然后驻扎在家,在当地的一家红星美凯龙当业务经理。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天天出去应酬,干这行人脉很重要。所以钱都用于开拓人脉了。

现在都三十几岁的人了,还没谈好女朋友,我们那像他这么大的人,孩子都满地跑了。阿姨自然很着急,物色来物色去。都觉得配不上阳哥。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家女孩也比较中意,但是就是女孩年龄比杨哥还大三岁。家里是农村的。自己开了一家美发店。是真心喜欢。才见面没几天就给了杨哥五万块钱作为开拓人脉的资本。(我想也许是杨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把女孩招商引资过来的吧)

但是阿姨就是不喜欢。说年龄那么大,还是农村老杂皮。(我们那边对于农村人的歧视与贬低术语)即使领进门我也不会接待的。

我儿子是我的眼珠子,本科毕业,长得还这么好。现在还有了房子。(杨哥的房子贷款都是借的)车子也准备买。不行不行。配不上。。。

婚姻这事,父母一旦掺和,八成是要黄。我觉得阿姨在这点上,干预过多了。又不是你过日子,孩子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且你的评价有什么价值呢。

说给自己听,只会更加气恼,说给别人听只会唏嘘一片,说给哥哥听,只会助长他的焰气。若想得到最公正的评价,最好不要听自己亲近的人讲出来。他们和你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三观会很一直。所以感觉是在照镜子。

因为价值观太过相似以至于说出去的话,就像是自我评价。不客观,无价值。

05

阿姨瘦了,最少有二十斤。“小梅你咋了,我妈迫切的问。”没什么,得了甲亢。累的了,以后不能吃碘了。说这话时她面无表情。生活的重压已经让她麻木了。这次来家也没见她在吃东西,身体不好,胃口也差了吗。阿姨支支吾吾的半天憋出一句话:“其实这次来我管你借钱。赵杨和那女的分了,人家提出要把那五万块钱要回去。我就问他钱去哪了,他说妈,你放心。我又没做什么违法的事。”

“噢,这算什么解释。奢靡享受,胡吃海喝也不违法。”

总之就是这样的解释,这样的结果。这次提款机是真的没钱了。阿姨也没在此事上过多的说什么,眼珠子能说什么呢。在烂,也是自己的。

最后的解读

这些只支离破碎断断续续的片段,多半是听我妈口述。拼拼凑凑也窥见了阿姨的一生。我想大家都会指责是杨哥出了问题,阿姨的苦都是杨哥带来的。

这样的儿子,也是她教育出来的。

赵杨哥哥就是受到了过多的保护;因为家中就这么一个独子。所以小梅阿姨就会刻意的去保护他。父亲过世,他是知道父亲给自己留下了一笔遗产。他以为钱都是自己的。所以更加有恃无恐了。

可是他没有意识到,首先这笔钱并不是独属于他的。这是这个家庭的。其次,父亲没了,家里就会少了一个劳动力。这个社会中,女性的收入还是远远不如男性的。自己还要上学,日子长着呢。但是这些仿佛在一个十岁的孩子面前,都不应该是自己操心的事情。他完全没有这些写想法。

赵杨就是被他妈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有求必应的习惯。其实不是他的不懂事。本质上就是而是养成的习惯。遇到困难,就会找母亲背锅。所以他没有承担责任的机会。

好像这个世界的种种不理解,都会在母亲那里找到答案。所以也就不用在思考为什么了。

而母亲在这里也没有担负起一个好的正确的解释和引导。他应该让儿子意识到,父亲离去,这件事是真实发生的。世界本就是这样变化无常。我们都很心痛。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可能今后的生活会比较辛苦。你要和我一起扛起这个家。而父亲留下的这笔钱,我们要有计划的花。而不是今天吃光喝净不考虑到以后。孩子虽然很小,但是要让他意识到,这个家,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其实我们身边多少家庭都是如此。父母永远也操不完的心。我觉得这点上还是界限不明的问题吧。如果父母意识到,孩子是区别于自己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他们终归有自己的路要走。

不如做个只给到孩子百分之五十的父母。给自己减减压,让巨婴们长长大。

转载请注明:
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世情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shiqin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