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最新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最新立案标准

一,合同诈骗罪的定义。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比如:1,工作诱骗。骗子冒充世界500强公司,伪造营业执照、以及知名老总的身份证明,在签合同时以高薪工作为诱饵骗取个人大量钱财。

2,项目诱骗。骗子拉起一帮团伙,搞个开发公司,声称在当地搞个大项目,吸引各个投资公司加盟,签完合同钱到手后,果断跑路。

3,权利诱骗。有新闻报道,某男子冒充发改委领导,并伪造了国家公章和文件,不少企业找其签字批项目,他从中收受大量好处费。直到他落网后,有一位45岁的建筑商人怎么也不相信,花了几十万结交官腔十足的干部居然是冒牌货。

二,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不少骗子之所以胆大妄为,是对法律存在一个误读。如果你认真看过《刑法》就会发现:关于合同诈骗罪这样写道:如果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个数额没有标明,怎么才算数额较大,达到立案标准呢?

于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中重点提到: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有很大一部分骗子看到这里yuedia.com就开始乐开了花,骗二万元以上才算立案啊,那么我骗个一万五,都顶一线白领三个月的工资了,还不会被立案追诉。

骗子们千万不要得意那么快!其实,最高检察院只是提了一个2万元的标准,因为各地经济水平不一样,所以具体以当地的司法解释为主,否则也不会在刑法中只写明数额较大。

根据大多一线、二线城市,可以得出合同诈骗罪较普遍的立案标准,一个是针对个人诈骗,一个是针对单位诈骗: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就会立案追诉了。

2,单位领导人员以单位的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数额在5万以上的,就会被立案追诉。

三,合同诈骗罪的判刑标准。

1,个人诈骗判刑标准。

个人进行合同诈骗,哪怕数额不满5000元,仍会根据诈骗的数额,处于相应的罚金;诈骗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不满1万的,会给予拘役。(拘役就是强制劳动改造,一般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最长不超过6个月。)如果诈骗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的,处于有期徒刑6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就加多一个月。

总之,诈骗3万元以下会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单处罚金的惩罚。如果超过3万元以上,除了基本的有期徒刑三年外;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会加多一个月。

诈骗数额超过10万元,有期徒刑为10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会多加一个月。

除了以诈骗数额定罪外,如果诈骗的是救灾、医疗等重要款项;或者诈骗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精神失常的;会加重刑期。

2,单位诈骗判刑标准。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8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领导人员处于罚金。

诈骗数额为8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领导人员处于拘役。

诈骗数额为10万元,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33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领导人员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0万元的, 直接负责的领导人员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看了单位和个人合同诈骗的对比,有人会说:单位的诈骗怎么比个人诈骗的量刑低啊?单位诈骗200万才判十年有期徒刑,而个人诈骗10万,就可享受10年有期徒刑了。一是,单位诈骗的金额要归整个单位所有,才叫单位诈骗。比如:某些领导有野心,就为单位发展动了歪脑筋,采取了合同诈骗,资金流入单位的账户。如果这个领导诈骗的资金流入个人的账户,就不叫单位诈骗,叫个人诈骗了。单位是合法正规的机构,哪怕其中的一位领导出现合同诈骗,但大多员工都是知法守法的。

如果一帮骗子组成一个非法的诈骗公司,那不叫单位,不能用单位合同诈骗来量刑,只会用个人合同诈骗罪来算,诈骗首脑会罪加一等。比如:大学生徐玉玉案的7名诈骗分子,尽管才诈骗了1万元左右,但是造成了当事人死亡。首脑分子被判了无期,被没收个人财产。其他6人被判了3年到15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

(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欺诈方骗来的合同定金、预付款等,都是合同之债的表现物;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始终是物权的体现者。

(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欺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使之无效。若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引起诉讼,则由民事欺诈方对其欺诈行为的后果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行为人对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要负担双重的法律责任,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要负担民事责任。

(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处在一定的限度内,故仍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故由刑法规范调整。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