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关系——琼瑶笔下的病态互依

共生关系:两个圆一样大,重叠在一起。共生的双方都视与对方合而为一为最高境界。

为了体验共生关系,在我的亲密爱人工作坊里,我会让夫妻或情侣两个人手心相抵,掌心贴着掌心,然后双脚尽量往后退,退到他们所能退的尽头,靠彼此的重量来撑住对方的重量,互相依赖对方的重量让两个人的身体成一个拱桥形。接下来用这样的姿势,他们像螃蟹一样开始走路,两个人往同一个方向一起前进。结果,他们往往走不到三五分钟就大感吃不消,走不下去了。

事实上,有许多两性关系或婚姻的维持,是处在这样的一个共生关系中的。我的恋爱与婚姻也几乎都是从共生关系开始。我少年时受到琼瑶小说的影响,看了不少秦汉、秦祥林、林青霞、林凤娇“二秦二林”演的爱情电影,感动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殉情故事,心中觉得两个人相爱,就是要那样地缠绵悱恻、同生共死、如胶似漆,似乎才叫做爱情。

我曾经认为相爱的两个人在生活的步调、思想、对事物的看法、观念上都要一致,才叫做亲密的关系;两人对家庭的生活水准、物质的需要、未来的蓝图规划也都要求一致。当两人看法不同或者有冲突时,就会觉得关系受到威胁,为了维持心目中的亲密关系,往往刻意委曲求全以避免冲突。

例如在我的婚姻生活当中,出去吃饭的时候,也许我想吃日本料理,而太太却想吃川菜,或者我想吃牛肉面,她却想吃汉堡——结局不是我委屈自己陪她去吃汉堡,就是她委屈陪我吃牛肉面。在那个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分开行动的观念,甚至于完全不懂得我们可以各自去享用各自喜欢的食物,然后约好一个地方再相会,总是觉得要陪伴对方,对方要陪伴我。我要参与她所有朋友的聚会,她也要参与我所有朋友的聚会。看起来要像神仙眷侣,鳒鲽情深,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在关系中两个人的世界变成了一个,这样的关系就是共生。

在教育孩子方面,若具有共生的关系与想法的夫妻,会要求彼此在教养上有一致的态度,认为“即使你的意见与做法和我不同,也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你可以事后再跟我谈,这样才能让孩子信服与尊重父母的权威”,相信不少夫妻都持有这种看法。但现在我并不认为这样的教育观念是对的,我会让我的孩子了解妈妈可以有她的意见,爸爸也可以有他的意见,这件事情妈妈反对但是爸爸赞成,你们可以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但必须努力让妈妈接受。

很多夫妻在教养态度上有示范共生的想法,所以将来孩子也会受到影响,认为两性之间就是要这样共生。

在这样的共生关系里,其中不可能没有委屈、没有压抑、没有迎合、没有讨好,但身在其中的人甚至自己都察觉不到潜藏的不满和牺牲。或许这样合二为一体的关系让人羡慕,但请试想,两个在不同文化背景、环境、不同父母教养下长大,两个原本有不同生命历程和价值观的人,有无数个不同的特点和经验,怎么可能完全融合成一个共同体呢?因此,在这样的共生关系里,为了要共同经营这种一体的感觉,有无数次自我在不自觉中被牺牲掉,彼此都会有牺牲的感觉。

渐渐地,要维系这样的一份关系会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辛苦。内在的自我一再被压抑,自我想要得到自由与解放的声音会逐渐苗壮。直到有一天,会有一方开始冒险,想要脱离这个关系,想要呼吸新鲜空气,不想被窒息,这个人在关系里就被称为变心或者背叛者,会受到各方的责难。

所以在工作坊里,我让夫妻或情侣用那样的方式走路,某些人就突然感受到身体猛然觉醒,感受到彼此的辛苦,更进一步带来关系的觉醒——只要有一方脱离,另外一方就倒下;倒下的受伤了,被称为牺牲者、受害者,伤心、愤怒,而先脱离的人也充满自责与悔恨。

这种共生的关系,严重地说是一种病态,但却也是许多情侣夫妻一直在追求、努力经营的关系。一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方感到室息,想要追求自由,也就是关系面临挑战与破灭的危急时刻。若能尽早检视自己的两性关系,适时调整沟通,给予自己与对方更多的空间与成长,感情才能持久。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两性文化  http://yuedia.com/category/liangxingwenhua

Readers' contributions

约嗲社区丨今天我们来说点羞羞的事! 女人污点更可爱,型男骚点更撩人! 关注yuedia.com,拒绝调戏,欢迎来搞!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