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革命的前因后果

有人说,1960年代兴起的性革命,乃是本世纪人类在态度及行为上最重大的改变。人类对性的传统态度被大大地放宽了,甚至傲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性从一件隐私秘密变成了公开辩论的话题在1950年代令妇产科医师都觉得脸红的话题,在1970年代却能在电视或收音机里自由讨论。而象“性高潮”、“双性恋^等原是医师与研究者的专门术语,如今也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供全家大小阋读的杂志标题里。有人公开鼓吹自慰、婚前与婚外性行为、同性恋,而老年对当街拥吻的青年男女及赤身裸体的天体营也只能耸耸肩膀。这些对以看得到的迹象都在显示,大众对性的观点已然发生巨变,性不再是一种由女人无奈地接受、男人罪恶的享纟受的“职责”,而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它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也通合各种年龄的人,它的主要目的是快乐与消遣。

造成性革命的原因当然很多,对过去长期性压抑的反动是一个原因,追求政治、经济、性权力平等的女权炎?动也是一个原因,而科技的发达——工业化、都市化、甚至汽车的使用也是原因之一。避孕方法的进步及宗教权威的弱化也使得大家更勇于从事性行为,而科学的研究更粉碎了有关性的古老神话,让世人首次对性有清晰而正确的瞭解。上述大部分的原因我们在前几篇都已陆续介绍过,本文再约略提一下粉碎传统性神话的科学研究。

其实,将性视为人人可以自由享受之乐事的观念并非20世纪的创见。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同意,基督教使得西方世界对性产生了一种相当困难的态度,第一批为西方人打开另一扇窗的科学乃是人类学家,人类学家介绍世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他们告诉西方人,人类的性道德就象文化一样多样,据穆多克(G.Muirdock)的分析,在他所调査过的民族中,绝对禁止婚前性行为的不会超过百分之5,而另百分之20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对的民族,并非基于道德的考虑,而是不想为社会制造非法的私生子,因此,他们的箭头只指向妇女。百分之7G左右的民族,则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容许婚前性行为。其他更耸人听闻的报告还有很多,阅读这些异民族无奇不有的性生活描述,除了提供西方读者刺激外,更逼使他们重新考虑自己那过分压抑的性道德观。

艾里斯(H.Ellis)及弗洛伊德(S.Fmid)则是提出过度性压抑会对个人造成心理戕害的两位医师兼心理学家,艾里斯本人有严重的性困扰,且身受其害,但他却主张“性是自然而令人喜欢的”,认为性欲是卑下邪恶的观念乃是宇宙中的一大荒谬,就好象疯人院里的疯子认为他的食欲是邪恶的,而拒绝进食一样。”弗洛伊德对后世性解放的贡献更大,他以很多病例告诉大家,性压抑如何造成令人头痛的精神官能症。但弗洛伊德并未鼓吹乱性,他说他无法赞同传统的性遺德是因为“它的牺牲远大于它的利益。”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金赛(A.Kinsey)在访问17000名美国男女后,于1948及53年出版的《男性性行为>及 夫妇,从1954年起开始在实验室里用各种仪器测量人类的性反应,他们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性髙潮”,同时纠正了某些传统的性观念,臂如他们指出男人和女人在80岁时,只要身体健康且觉得需要,仍能有活跃的性生活。另外,他们也指出,女性在性享乐方面比男性具有更大的潜能。

所有这些研究都在粉碎传统的性观念,但我们很难说是这些研究带来性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通常是社会已在酝酿某种风潮时,人们才会去找支持此一风潮的科学证据,因此,性革命与性的科学研究之关系,可以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不管如何,传统的性态度在各种社会力的交互作用下已分崩离析,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新的性道德,这种性道德观是建立在如下的三个基本前提上:一、性是健康的,自然的就是美的,任何让身体觉得愉快而又不会伤害到他人的行为都应该被接纳。二、性关系是平等的,要扬弃旧有的鼓励男人而压抑女人的“双重标准”,在一种性关系中,男女两性均应有自由表达其需要并分摊责任的平等关系。三、传统上为了调节性关系而建立的婚姻及家庭制度,应该尽可能具有弹性,符合个人的癖性,而非强迫每个人都套进同一个框框里。

这种新道德观在年轻一代中特别受到欢迎,它们大大地增加了年轻人的性经验及性口味,各式各样的“实验性性活动”都有人公开尝试,臀如天体营、杂交、杂居等等,但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些“实验性性活动”也没有一项是全新的,过去放荡不羁的狂士、有怪癖的贵族及富豪也都试过。有些社会学家认为,1960年代的年轻人之所以乐于尝试各种新花样,另有一个社会因素,那就是当时社会富裕,年轻人有钱又有闲,但却无处发泄。

性革命所带来的冲击几乎是世界性的,但各国的反应不一,臂如在保守的意大利,处女的观念仍然相当受重视,1973年,一位愤怒的新郎在蜜月旅行中枪杀了他的新娘,因为他发现他并非她的第一个男人。但在同年,一位学者对1000多位意大利妇女的调査显示,只有30%的母亲认为性在女人的生活中是相当重要的,但询问她们的女儿,则有93%的人认为性是相当重要的。将“性和谐”视为婚姻美满最重要因素的老一辈妇女只有9%,而年轻的少女则髙达66%。

虽然各国的反应不一,但显然大家都朝向较开放的方向,餐如对什么是a色情”大多数国家都有了比以前更宽的尺度,自1969年起,公开展售色情刊物给16岁以上的国民在丹麦乃是“合法的行为”。对什么是“变态”,大家也有比以前更大的容忍雅量,自1967年起,同性恋在英国已成为合法的行为,而“美国精神医学会”也不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病态”。

在1975年,美国共出版了1500种性手册,而在西方的每个国家也都可以方便买到类似的手册。日本的妇女杂志上也在大谈性交技巧,并附有各种性交姿势的绘图。而极端保守的苏俄,也在1974年出版了“女性病理学”,结果立刻被抢购一空,黑市价格高达原价的50倍。

除了大量提供成年人他们感兴趣的性知识外,很多国家也在各级学校里増加了“性教育”的课程,不过关于这点并非毫无争议,譬如在如在法国,有四分之一的中学安排有性教育的课程,但只有3%的学生选修。在瑞典,则规定每个学童从6岁开始就必须上性教育的课,而且一直持续到学校毕业,主持其事的教育学家说,他们要扫清笼罩在性上面的罪恶与羞耻阴影。

当然,这种性开放的态度与行为并非毫无代价的。

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个社会过度强调性或有性泛滥的现象时,通常不是如一般人所说的是纯粹由“社会富袼”所促成的,它更常见的一个诱因是“社会普遍的无目的感”。性泛滥多出现在所谓的“黄金时代”——譬如帝国时的罗马、唐朝时的中国、古普塔王朝时代的印度、路易十四时的法国及维多利亚后期的英国,在这些时候没有更多的土地可待征服,没有更多的困难亟待解决,性遂异军突起,受到不成比例的重视,20世纪后期的性革命跟以往不同的地方是它发生在一个大众传播的世代里,受到其冲击的不仅是少数人,而是社会上的大多数。

中古世纪的欧洲人,花了十二代的时间去适应“女人是可敬的”这个观念I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士,花了三代的时间去接纳“女人可以投票”这种主张;而现代社会在还不到一代的时间内,要承受女权运动性革命所带来的种种冲击,可以想见目前的局面仍是多么混乱。我们的上一代、这—代和下一代都无可避免地置身于这场性风暴中。

性革命虽然带来了性的自由与平等,但社会也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性暴力、性病、堕胎、未婚妈妈,离轚的增加,都使得不少人直接或间接地品尝了它的苦果。下面我们仅就它对人类心灵的广泛性影响做个描述:

性革命为人类心灵带来的最大冲击乃是道德的混淆。

1977年,一群天主教的神学家提出了一份西方教会史上最令人震惊的声明,他们不顾梵谛冈在1976年童申对“婚姻外各种性关系”的责难与禁令,而主张:

一、婚外性行为如果真的“有创意”且“完满”,则在道德上是可接受的;

二、我们不应该将离婚或鳏夫寡妇视为“无性的人”;

三、同性恋者的稳定友谊比禁欲要来得好;

四、结扎应被视为合法的节育方法,只有会产生严重心理适应不良的自慰才是有问题;

五、只有会产生严重心理适应不良的自慰才是有问题;

六、只有在当事者有异性爱的发泄管道而仍舍之不行,却偏爱兽奸者,才应被视为病态;

七、大多数的色情刊物对大多数的成年人来说乃是“中性的”或“无关道镩的”,它们未必那么危险;

八、任何形式的性行为,只要是“自在的、让对方满意的、忠实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愉悦的”,都是符合道德的行为。

连道德的守护者-—神学家都在争辩性行为的道德问题,更何况是一般人。时代周刊”在1977年底所做的一项调査显示,有61%的受访者认为他们“越来-难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35到的年龄群中,72%的人认为10几岁的青少年从事性行为“在道德上是错的”,而50岁以上的人认为它是错的比例则髙达80%。42%的受访者认为女性在结婚时应该是处女,而认为男性在结婚时应该是处男的则有34%,但观念与行为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1976年的调査显示,55%以上的夫婚女子及85%的未婚男子在19岁以前都有过实际的性行为。47%的人认为商性恋是“错的”,43%的人则认为“没有什么不对”,而只10%的人则表示“不知道”。虽然有74%的人希望政府能对色情影片、书刊及夜总会加以管制,但同样这些人又有70%认为“不应该用法律来规范性活动”。普遍说来,社会大众在性问題的态度及行为方面四分五裂,各说各话,各行其是。不仅群体之间充满矛盾,即令同一个人在观念和行为上亦充满矛盾。

性革命所带来的解放与随心所欲,也未使人类的心理因而变得更“健康”,只是改变病态的名目而已。人文心理学家罗洛梅(RoUoMay)对此有一针见血的描述,他说:“今日一般心理治疗专家已很少发现,病人呈现出那种一次世界大战前弗洛伊德所发现的性压抑的歇斯底里的现象。事实上,我们发现到,登门来求助的病者所诉苦的问题恰好跟过去相反:他们经常大谈性问题、性行为,没有人抱怨文化对床上游戏的禁忌。实际上,我们的病人所抱怨的倒是感觉及激情的缺乏。……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性行为很普遍,但是它的乐趣及意义却相对地减少了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士往往不愿意别人知道(她)是否有性感觉,而我们这时代的人则深恐别人不知道我们有性感觉。”

在过去,倘若你说一个女人“性感”的话,那几乎是一种羞辱,但现在则变成一神恭维。在过去,男人担心的是“对方要不要?”,但现在则担心“自己行不行?”。为了使自己表演得“精彩”一点,就尽量让自己“感觉”得少一点,或是乞灵于性伎俩,结果是将情感与肉体分离,把身体当成机器来使用》将爱与性分离,把性当做种休闲运动来从事。就象组约时报的一位剧评家所说的“男女之事就如我们在一个沉闷的下午上街买东西一样,欲望跟它毫不相千,甚至是好奇心也不再引起我们性方面的激情。”

性革命与当前社会所普遒存在的冷漠、无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人们对性也仍充满了焦虑,只是焦虑的问题不同而已,一个闷闷不乐的女大学生告诉精神分析学家科特说:

“我没有男朋友,但我还是装了子宫帽的避孕器,我必须让自己觉得有这个必要。”很多到20几岁还没有性经验的处男和处女,不仅别人甚至连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心理毛病”或“可能是潜在的同性恋”。而另一个女病人则告诉罗洛梅说,她之所以恐惧上床乃是因为“害怕男人会发现她并不精于作爱。”

男人也逐渐失去他们的勇气,在性教育学家、民意测验学家、女权运动者及性学专家的猛烈轰击下——这些人都强调性伴侣能否得到满足主要责任是在男人,他们开始气镇、退却。1970年初的一项调査显示,男人从事异性性交的频次已有减退的现象,他们保留体力来从事较频繁的自慰,而且对色情媒体产生新的热衷,这些色情书刊和影片有不少虐待、强暴、勾引及夸张的成份,填联他们在面对活生生的女人时所产生的不满与愤恨之情。而解放后的新女性,有些则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中,有些则逭避到女同性恋的生活里,但大多数还是沉迷在言情小说里,这些小说提供了热情的体姑,能将女性带入美妙境界的英雄幻象。整体而言,在性解放之后,男女还是充濂了有异于现实的幻想,人们对性的“现况”并非心满意足。

传统的婚姻与家庭在性革命之后益显得摇摇欲坠,康乃尔的政治社会学家黑克(A.Hacker)在1970年时说麻烦在于我们称为婚姻的制度无法容纳两个完整的个人——它是为一个半人设计的”,传统婚姻中的半个人”意谓着女性,但在女权运动和性革命之后,女性要求在工作、经济和性方面也要象男性一样是“完整的一个人”,这必然导致传统婚姻结构的崩溃。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西方国家正式的结婚率虽然日渐T降,但非正式的婚姻一一譬如同居却有逐渐增加之势,这些非正式的婚姻除了缺乏一纸“结婚证书”外,亦象传统婚姻般,共同生活的两人在财产、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忠诫等方面亦有所约束,只是这些约束乃是来自双方的共同认可,而非传统法律的窠臼。圣保罗在2000年以前就预知,很少人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条件,在性革命之后,多数男女仍会自然而然地在新的基础上形成一对一的配对,这是很值得吾人深思的。

如果我们把性革命视为钟摆偏离其原有轨道的运动,那么,它摆动的高峰已经过去,目前已逐渐在往回摆,不少行为科学家己看见了新的“性保守主义”的抬头,社会学家瑞斯(I.ReiSS)即预言,19S0年代,各年龄层的性活动将不再象WSO及70年代初期那样的毛躁与强迫性,当然,我们也不可能象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又回复到1950年代以前的情况。“今日心理学”(PaychologyToday)在I%9年及1983年两次的性调査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讯息,虽然仍有三分之一的丈夫和寒子说他们有过婚外性行为;但在1969年时,只有17%的男性和29%的女性认为“没有爱的性是不快乐或无法接受的”,但到1983年时,认为如此的男性已增加为29%,而女性则增加为44%。有28%的男性和40%的女性说,他们无法自由表达“性”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性欲”。在询及“你想从伴侣关系中获得什么?”时,“爱”占了53%,而“性”只占1%。

这种以“爱”来约束“性”的新保守主义,如杲能为人类提供较健全的性行为规范,那么人类在2、30年间所受到性冲击风暴,才有它的历史价值。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两性文化  http://yuedia.com/category/liangxingwenhua

Readers' contributions

约嗲社区丨今天我们来说点羞羞的事! 女人污点更可爱,型男骚点更撩人! 关注yuedia.com,拒绝调戏,欢迎来搞!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