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北疆旅游笔记:巴哈巴
约嗲社区导语:编者按:在西域北疆地区旅游,作者来到了白哈巴村,白哈巴村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被称为西北第一村和西北第一哨,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白哈巴村吧。
告别五彩滩,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白哈巴。
白哈巴村(白哈巴景区)被称为西北第一村和西北第一哨,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上,东距喀纳斯湖31公里,南距铁热克提乡38公里,北距那仁草原33公里西面距哈萨克斯坦东锡勒克仅1.5公里,有国防公路相通。
白哈巴村分蒙古族的支系图瓦人居住区、哈萨克族居住区和边防站三部分。
喀纳斯景区是图瓦人在我国唯一的聚集地,被誉为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活博物馆,至今,他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誉为“云间部落”、“林中百姓”。
公路边,喀纳斯大景区到处都是图瓦人的村落,三角形屋顶的木屋,配上旁边挺拔的白桦树,点缀在夏季绿色植物构成的画板上,如同大写意的泼墨中国画,只见炊烟冉冉升起,美得不真实,如神话传说一般。
图瓦人是一个神话传说,这些图瓦人究竟来自何方?一直是一个不解的谜。
有人说,图瓦人是400年前由蒙古迁入的,是蒙古族一个古老的分支;也有人说,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的部分士兵家眷繁衍生息而成;也有人认为是500年前由西伯利亚迁移过来的;还有人说图瓦人很可能是印第安人的祖先,说法众多,至今没有定论。
他们能歌善舞、狩猎射箭;对外交流使用哈萨克语,对内使用图瓦语——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稀有语种。
喀纳斯从十月下旬便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冬季,漫长的冬季,使久居雪乡的蒙古族图瓦人形成了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居住在三角顶的木屋里,出行时乘坐马来爬犁,狩猎时使用毛皮滑雪板,被誉为“雪海里的精灵”,像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路边的草原,停下拍照、歇息。
黄昏时分终于到达巴哈巴村。
它紧临哈萨克斯坦,两条清澈的小河从村中穿过,一条道路把村子分为两部分。沟谷中居住着70多户蒙古族图瓦人和哈萨克族,还有一个边防哨所。
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对面的哈萨克斯坦的山,中间仅隔了一条白哈巴河,从村子到河边约5公里,我们先去了河边,在边防哨所登记经过批准后,大家可以去白哈巴河边国境线上的界碑留影了。
大家切记不能擅闯边境线,否则会受到学习《边境管理条例的》的惩处,学习的地点就在白哈巴边防连。
白哈巴河,以河为界,河的对面就是哈萨克斯坦,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对面,经过登记批准才能来这里哦。
白哈巴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之一,这里也有大片的草原、无数的牛羊,秋季哈萨克牧民集中在9月中旬举家转场,从白哈巴村附近到界河九道湾一带的牧道上,可以看到壮观的转场队伍,南行的畜群从清晨到黄昏接憧而至,有时甚至会阻塞道路,尘土将白桦树渲染的气势非凡。
秋季的山村是五彩的红、黄、绿、褐色,层林尽染,雪山、木屋、河流、黄叶汇聚在一起,犹如一块调色板,加之映衬阿勒泰山的皑皑雪峰,一年四季都是一幅完美的油画。
可惜,此时是夏季,草原最美的时候,五颜六色的层林尽染和浩浩荡荡的转场只有另找机会感受了。
很久没有这样一群人同居了,WC在房间外面,坝子的另一侧,紧临小溪边,夜很静,但似乎休息的并不太好,也惦记着要早起看阳光从村子上空缓缓掠过的情景,所以早早的起床,来到溪边洗漱,拎上相机,去观景平台等候。
早饭后,离开巴哈巴,我们要去喀纳斯徒步了。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