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如何走出失恋的

今生谁要遇见谁,真的是一种缘分,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只是跟那些缘分不够长的人浅浅相遇时,便成为失恋。几乎每个人在青春里都遇到过苦涩,就看你怎样应对。

那一年,朋友就失恋了,相恋三年的男友要和别的女人结婚。

那几天她一下子感觉丢了魂似的,几天不想理人也不想吃东西,怎么曾经的誓言毫无征兆地说变就变了呢?

也许人的情绪也会在绝处逢生,几天之后,朋友跟自己说,我要忘记他,就算我今生没有遇到过,再也不关心和他有关的事。我要重新开始。

今生没有遇到过,这是多么决绝的态度,之后的几个星期里,真的不再提他了,有人跟她提起,她说,我不认识他。那样子好像真的没有遇到过。她便开始关心别的适合自己的对象了,她把自己打扮得时尚而得体,开始了新的约会,同事、朋友、亲戚只要有介绍的她都去见。

我劝她可不要为了找替代品而约会啊,她说不会的,他没那么重要也没那么好不需要替代,我从小到大都很听话上学时候从不跟男孩子多交往,毕业之后只跟他谈过对象,现在我只是想见的多了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以前只有那个人我好像把自己关在门里,现在好像那扇门开了,外面很广阔,我要为自己的一生找个更合适的人。

天涯何处无芳草?当一个人在重新开始的时候,过去的就真的过去了。

朋友在失恋之后,首先把自己的心态调整了过来,找准了自己的定位,那个人与你无关了,如果你决心要把一个人当成空气,他就真的成了空气了。

幸福的爱情大都相似,而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不幸。

同学小赵跟她相恋多年的男友分手了。

她的男朋友爱上了他们单位领导的女儿,多年的感情,就这样结束了。她怎么都不会相信这么长时间的爱情可以说变就变。

男朋友求她原谅,说自己是爱小赵的,但是自己的家庭条件很不好,爸妈都希望他能娶到一个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女孩。

小赵的心理一度失衡,她恨他的势利,发誓要超过那个女孩,超过他,总有一天要让他感到后悔。

渐渐地悲伤变成了一种学习的动力,她开始在休息时间疯狂地学习英语,准备考研,半年瘦了三十斤,她如愿地考上了北京一所名校的研究生,之后她又一口气读了博士博士后,毕业之后到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任教。

遇见她的那年她已经是副教授了,老公是单位同事,家庭幸福美满。跟他提起前男友,她哈哈大笑说,真的没感觉了,当初发奋读书真的是因为他,要是没有他甩了我,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大的潜力,真要感谢他的不娶之恩。

如果没有失恋后的奋斗,小赵也许还是小县城的那个忙忙碌碌的小职员,失恋能给人那么大的力量,有时候会激发人很大的潜力,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如果失恋以后小赵没有努力,也许她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前男友,但现在是前男友在仰望她,现在的小赵真的是他高攀不起了。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才女加美女的小赵,何愁没有对象。失恋之后一定能像小赵一样给自己一个超越,最好超过那个人,你会觉得他不再能配得上你,也会遇到很多优秀的人,他真的不算什么了。

而慧慧则在失恋之后到处旅游。每个周六周日她都有旅游安排,时间短就近一点,时间长就走的远一点,那半年的休息日里,她几乎都在旅游。

她说旅游不仅仅是开心和健身,还是一笔财富。她边走边记录,写了很多旅游笔记,记下她看到的不同的风土人情,准备将来都写进文章里。她跟团去过西藏,去过西双版纳,以前这么远的地方她想都没想过,她结识了很多热爱旅游的人,听到了很多以前没听到的事,一边旅游一边拍了很多照片发在朋友圈,人渐渐的她的人也和她的朋友圈一样阳光明亮了。

她说,失恋也是一种情绪,而任何情绪都是可以转移的,任何经历都会成为过去,当你出去看过很多风景看过很多人的时候,失恋真的不会影响到你了。

学会放手,并相信未来更美好。不是你的不要强留,相信你会有更好的,在该相遇的那一刻自然会相遇。

她们就是这样走出了失恋的阴影,要么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彻底跟过去告别;要么超越自己也超越对方,让他感觉他再也配不上你;要么出去旅游,各有各的方法。

在成长的路上人总是要学会自己消化痛苦的,这样才能使内心变得强大。

失恋以后最不可取的是找人倾诉,大家都很忙,负面的东西谁都不喜欢,再说没有人可以在最私人的东西上帮到你,必须让自己变得阳光,人生的一些痛苦在所难免,都会过去,都会好的,凤凰五百年必须集香木自焚然后会有一个全新的自己,你就当自己是凤凰涅槃吧。

文/瓦哨

清水村的老一辈总会给晚辈讲述这村名的来历,茶余饭后一遍遍地讲多了,晚辈听烦的时候也就差不多记住了。

早年间,村里那条白边河曾涨过一次大水,沿河的房子无一幸免地被淹了,十几户人家都不得不搬到离河远一点的地方,在当地造成了不小的动荡。村民们希望村里的白边河再无大的波澜,永远平平静静,清清亮亮,就给改了个名字,叫“清水河”,村子也顺道叫做“清水村”。

而这些被迫举家搬迁的人户中就有赵家,他们家兄弟众多,自己垒起了房子。不过他们似乎是有意躲开人群,选了个只有一户人家的山脚,垒了两套齐齐整整的泥瓦房。这样的规模,已经算得上是家大业大了。赵家原本就比较殷实,虽说是被洪水洗了,本根儿还是没有垮。

对于他们家选择的地理位置,议论最多的还是说他们提前看了风水,山脚下,那就是想将来有个稳妥的靠山。当然这些只是猜测,这仿佛快要成为了种田人的标志,无知而生猜测,之后田埂间传播,至于这些人的本意是恶还是善就不得而知了。

自古无巧不成书,住进新家第二年,赵老爷子就被选为了村会计,实实在在应了那句“找个稳妥的靠山”。

不过赵老爷子倒也没有给家里谋过好处,他那未出嫁的妹妹分得的田地有些是边边角角,他也没有出面。大概是进过六年学堂,最后由于成绩优异还阴差阳错当了几年民教,所以明白些孔孟之道,并无甚非分之想。

不过说来也奇怪,赵家的兄妹七个,赵老爷子是大哥,脚下有三个妹妹,其中两个都没有嫁人,到现在都成了老姑娘。最小的那个倒是出嫁了,但却远嫁他乡,过年都难以团聚。

大姐还有一门手艺,给别人缝缝补补,倒也能养活了自己。后来为了占个不错的生意门面,就到河对面的石板街上住了。农忙的时候回来帮衬一下,家里也会不定期给她送些小菜,免得她整月整月靠一碗辣椒将就着。如此生活也还能过得去。

独独剩下二姑娘,原本和大哥住在一处,也在一个灶上吃饭。可当初垒了两套房子,她大嫂说什么也要把她分出去,无奈之下,坎上的一套大哥的儿子儿媳住着,坎下的那一套就给她分了半边,另半边赵老爷子和他老婆子一起住。大哥帮她糊了一个土灶,算是安排得周详妥当。

之前人们叫她二姑娘,现在叫她二姑。她从这称呼的改变听出了岁月不饶人。但她还是如往常一样,别人叫了,她低低地应着,别人不叫,她也不多说话。她想安安静静的,但是没嫁人的事实让人无端生出猜测,而且还传得有模有样。

原是有一个条件不错的小伙子开着车过来娶她,那个时候能开得起车的屈指可数,可见家里很是富足,但是她怎么也不上车。后来那小伙子还来过几次,二姑依然没有出嫁的心思。一年后,小伙儿就结婚了,二姑还是一个人过着,直到现在,也一个人过着。

没有人明白二姑在坚持什么。最后家里人不劝她了,外面也再没有过来提亲的。

不得不说,这样的传言虽难辨真伪,不过传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将二姑传成荡妇之类的,已经算是他们积了口德了。不过二姑的本分也让他们无处生事。

二姑真真切切地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平日里从不见她和庄稼地里的汉子说话。前些日子牢娃为了土地的事儿来坎上找赵承德,从二姑的门前过了一下,碰巧二姑在家,就打了声招呼,却把二姑吓得别了门闩,直到听见他再次走过,远了才敢开半边门。

这牢娃之前也不叫“牢娃”,只因为在男女之事上犯了错误,被关进去过,所以村里人背地里叫他“牢娃”。二姑是看都不敢多看一眼这样的人,更别说是说上一句话,她这一举动让牢娃很是尴尬。不过牢娃除了年轻气盛犯下那一桩错事来,倒也不是个贼心不死的小人,所以关了几年出来了也没人过分嚼他的舌根。

土地刚分出来的时候,二姑也到坎上的屋里坐了会儿。大哥赵承德在门前削竹篾,地上铺了一地削下来的竹屑。二姑对男女之大防相当看重,即便是自己的亲哥哥,她也从不单独和他待在同一个地方。现在中间隔着个门槛,也让她感到自在。

大嫂何翠玉阴着脸忙里忙外,提着猪食桶的空当,顺手把堂屋的椅子拣顺,只剩下二姑坐着那把,显得凌乱而又不合群。

二姑挪了挪椅子,尽量和那些排好了的椅子靠拢着点。

“老婆子,抓点茶叶。”赵承德往屋里喊,手中的刀还在顺着竹条的纹路前进。

“挨刀死的猪,早上倒的食又不好好通(方言吃的意思,用于骂人)。”何翠玉似是没听见,突然骂骂咧咧起来。不过骂完她还是走到了放开水瓶的地方。

“不渴,就几步路,又不是客。”

何翠玉听二姑这话,放下了手中提起来的开水瓶,嘴里念念叨叨又回到了灶屋,走得疾了,将她自己刚摆好的椅子撞斜了一把。

“哥,我是想问一下,就是,那个田地,还有得改动不?”二姑站起身来,走到了门口,站在门槛里面,门轴旁边。她轻轻地倚在门板上,门轴没有任何的转动。

“双啊,我也是没有办法,你要体会到我的难处。”二姑是姑娘里面老二,赵承德总喜欢喊她“双”,虽然不是真名字,但喊多了,也差不多成了小名了。赵承德抬头看了二姑一眼,见她没有什么反应又接着说。

“里面的人都各顾各的,吃进去了的肥肉哪里会有吐出来的道理?就是一两亩地的交易,多给点肥,还是能种的嘛。”赵承德也的确没有办法,村委会的人都往自己家里捞,剩下的多半都是贫瘠的边角地。

只是他疏忽了二姑的处境,快五十的单身女人,哪里经得起地荒?种一亩就盼着有一亩的收成。这最后一句“还是能种的嘛”不知道是安慰二姑还是麻痹自己。

二姑再没有多说,她也不想为难大哥,都是一家人。

到了要插秧的时候,二姑一个人在田里忙到天黑,几乎把腰躬断,最后还是没有忙活完。她做事情倒是过细,但总是一个人摸摸索索,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

第二日,她到田里继续忙活,直起腰杆歇一歇的空当,发现大哥已经站在她面前了。她眼里满是诧异地往后退了一步,只是田里都是稀泥,拔了她一个踉跄。

“我来看看。”赵承德大抵也是看出了她一个人的难处,所以昨天和大儿子,二儿媳妇一起,急急忙忙赶完了大部分的工程。今天那边有他们两个年轻人照料,他就过来帮帮忙。村里面的事他没有开口,说到底他还是有些过意不去,只能把力使在田里。

诗人元好问

文/麦大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是金庸武侠《神雕侠侣》里,“赤练仙子”李莫愁经常念叨的一句话。

诚然,书中的李莫愁是一个悲剧人物,一个不折不扣的情痴。但当她吟诵这首词的时候,我的心里无比难受,单纯地为她这份痴情而动容,为她现在结局而惋惜。

爱要爱得刻骨铭心,恨要恨得惊天动地。一生悲苦的李莫愁,黄泉路冷,可有谁与你同行?

后来喜欢上古诗词,读到了更多精彩绝伦的诗篇。有段时间竟然到每天不背诵一两首诗词,感觉浑身不自在似的。

公元1205年,也就是金章宗泰和五年,刚满16岁的才子元好问,独自一人赴山西并州参加科举考试。

在途中遇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

少年听后悲从中来,非常感动,眼泪情不自禁地流出。于是他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写了这首传世之作《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咏物词,是词人为大雁殉情而死的事迹所感动而作,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形象。谱写了一曲哀婉缠绵、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成为一首歌咏爱情的千古绝唱。

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亲眼看着自己最爱的人死去,却无能为力。余生无多,岂能独活,唯有陪她长眠而去。

元好问出生山西忻州的一个贵族世家,祖上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也就是著名政治家孝文帝的后人。

这是一个相当牛逼的少数民族君主 ,当他看到了汉文化的强大,毅然决然做了一个影响历史的决定: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觉得还不够彻底,一不做二不休,然后把姓氏拓跋改成“元”。

到了隋唐,元好问先祖里出了一个大文学家元结。写出一些不朽诗篇,《大唐中兴颂》和《舂陵行》等,并深得诗圣杜甫赏识。他写的散文影响深远,被后人看做是韩语、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先驱。

他的父亲元德明同样诗才过人,可惜屡试不中,于是心灰意冷,便放浪山水间,以诗酒自娱。在他七个月大时,就被过继给叔父元格,养父在冀州、陵川、略阳等地做官,家庭条件优渥,对他的教育格外重视。

我们的元好问小朋友从小天资聪颖,是个百年难得一遇的神童。4岁就读书,7岁已可作诗。太原大咖王汤臣惊呼他为神童,在《题裕之乐府后》诗中称赞说:

常恨小山无后身,元郎乐府更清新。红裙婢子那能晓,送与凌烟阁上人。

14岁时,元好问拜陵川大儒郝天挺为师,经过6年的学习,他便“贯通百家”。15岁时,元好问曾随元格在陵川西溪参加一个宴会,即席赋五言诗,引起轰动,有人描述说“当时膝上王文度,五字诗成众口传”,将他与东晋名士王坦之相比。

哥哥元好古对弟弟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愧不如。他曾写了一首诗称颂弟弟:

莺藏深树只闻声,不著诗家画不成。惭愧阿兄无好语,五言城下把降旌。

都说出名要趁早,但这句话对元好问来说恰是一个糖衣炮弹。外表的五彩斑斓,日后并没有自己带给他好运。

少年成名的代价,就是此后二十年的寂寂无名。

元好问第一次科举考试,铩羽而归。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爱情  http://yuedia.com/category/aiqin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