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在阴间状告李世民谋杀,阴间判官却判李世民无罪,增寿十年
话说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觉得自己死的实在是冤枉,于是伙同李元吉,在阴间冥司吵吵嚷嚷,要状告李世民杀兄囚父。
阎王受理了状纸,于阳间贞观十三年(639年),命小鬼把李世民的魂魄勾来,要审查事情的经过。使者牵着李世民的魂魄,李世民很害怕,我征战一生,杀人无数,这就死了吗。
使者把李世民的魂魄带到阎罗殿外,唱名:“唐天子太宗皇帝李世民生魂到!”有使者引他到殿上叩拜阎罗王。李世民却不叩拜施礼。
殿上穿戴肃穆威严的一人喝道:“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你为什么不拜我?”
李世民皇帝做惯了,哪里受到过别人这样呵斥,随即高声而言:
“你是什么人,要朕拜见。朕在长安的时候,天天受人跪拜,不习惯拜别人。殿上要朕拜见的难道不是人?朕乃大唐天子,就算你是阎罗王,也是一个小鬼头目,敢叫朕跪拜?”
阎罗王
阎罗王被骂,感觉在阴间这些群臣面前很丢脸,又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不知道怎么面对李世民。左右就向他推荐了一个人,来审判李世民玄武门的案子。
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辅杨县尉催子玉。催子玉这个人,生人判冥事,就是人还活着,可以断阴间的官司,有点类似于包拯白天断人间案,晚上断阴司。
阎罗王的使者到了催判官的厅前拜了,告诉判官:“奉大王旨意将太宗皇帝生魂带到,领判官推勘,现在门外,未敢引入。”
催子玉听到这话,吓得腾地就站起来了,直说是祸事。你想,李世民是阳间皇帝,他一个阳间小小的县令,在阴间审皇帝,是判他活,还是死,怎么做都不好办啊。
李世民看使者进去很久都不出来,非常担心,忐忑不安,心想,难道使者向判官说我的坏话。
不一会,催子玉身穿公服手持笏,自报姓名,来到李世民面前跪拜,匍匐在地,高呼万岁。
阴间判官崔子玉
李世民问:“你就是辅杨县尉催子玉,不用害怕,赐你平身”。催子玉起身,把李世民迎入厅中。
催子玉奏道:“臣人微官卑,不敢和陛下同厅对坐,请陛下做首位。”
李世民说:“卿到长安时,自然是官职卑微,现在是在冥司,须做首席。”于是,催子玉向李世民拜谢,坐了首席。
催子玉直奔主题:“陛下,第六曹司内有两人哭,乃建成、元吉二世子,二人来此多时,频通款状,苦请追取陛下魂魄,称诉冤屈,所以索取陛下生魂,前来对峙。陛下阳寿已尽。”
李世民听到李建成、李元吉哭诉,惊得出了一身冷汗,听闻阳寿已尽,更是惶恐无助,不知所措。
催子玉拿过三卷文书,说:“这三卷文书,就是陛下的命禄及所造功德,现在拿来与陛下审阅,没敢擅自勾改。”
李世民一看,上面尽数写着,一生杀了多少人,做了多少好事,阴德与功德各有多少等等。李世民就问催判官:“依卿看来,朕命禄已尽,你可以为朕勾改否。”
催子玉说:“我可以为陛下勾改命禄,陛下何以报答。”催子玉向李世民讨要好处。
李世民说:“等我活着回到长安,我把天下进贡的物品,全部给卿家”。
催子玉说:“这些财富,可以为陛下添寿5年,但我愿为陛下添寿10年,陛下如何报答我。”
李世民又说:“等我活着回到长安,我把全天下进贡的钱财,全部给卿家”。
催子玉心想,陛下两次给我财富,难道是吝啬官职吗,见李世民不肯给他官职,默默不语。良久,李世民又问崔子玉:“这些财宝,等朕还阳后,到达长安,悉数交付给卿。卿何时送朕还阳?”
李世民
催子玉说:“臣谢陛下,但陛下应通解一纸文状,以为案底,即可还阳。”
李世民哪里晓得阴间文状,只得回答催子玉:“朕不曾看过阴间文状,如何通得。”
催子玉心想,你要是通解了,我到哪里去求得官职。催子玉奏报:“陛下如不通文状,臣有一个问头,陛下如果答得,立即魂归长安,如果答不得,就不能再回归生路了。”
李世民听完,十分害怕,忙说:“卿尽管问,朕必不负卿。”
催子玉求官心切,便把文状递给李世民,问道:“大唐天子太宗皇帝武德九年为何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
这一问,把李世民吓够呛,闷闷不已,如杵击中心口,退后两步,对催子玉说:“此问头,朕答不得!”
催子玉说:“陛下答不得,臣为陛下作答,有何奖赏。”
李世民说:“朕以赏赐卿足够富贵,卿还要何物?”
催子玉说:“陛下,臣官微言轻,恳乞陛下殿前赐臣一足之地,立死已知足矣。”李世民明白了,原来是要官啊,于是问崔子玉:“卿是何处人事?”催子玉答是蒲州人。
李世民道:“朕赐卿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采访使,官至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仍赐辅阳县库钱二万贯与卿资家。”
这一下,从九品直升到三品,催子玉很满意,叩谢皇帝李世民。李世民问这文状,如何作答。催子玉提笔写了六个字“大义灭亲国安。”
阴间恐怖景象
催子玉写了文书,欢喜异常,告诉李世民:“陛下如果回到长安,须修功德,大赦天下。”李世民自然答应。
事必,催子玉依言,送李世民还阳。
至于寿命,催子玉在命禄已尽下面,添了一笔注:“十年天子,再归阳道。” 意思就是,李世民还阳,再做十年天子。后来,李世民果然又活了10年,总过做了23年皇帝。
后记
关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一直有争议。1900年左右,有学者在敦煌的一个藏经洞中,发现一篇唐代文献,有所记载,可惜残缺不全,前、后文均没有,只有中间的部分,且语焉不详。
民国学者王国维进行研究后,将这篇文章命名为《唐太宗入冥记》。本文就是根据唐太宗入冥记的文献小说,修改、补充、白话而成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原文。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大家更加生动的了解玄武门之变的几个谜团,这几个谜团将在下期文章为您呈现。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奇幻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qi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