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父母口下留情,不要让孩子们太无助
文/陵子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外交家富兰克林说:“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父母,只知道让孩子“好好读书、努力学习”,不懂得甚至不会和孩子交谈,总是用自己的情绪左右孩子。
朋友玲子拍摄
最近,我朋友的孩子踢足球伤了脚,我去他家看孩子。
碰巧吃晚饭的时间,我就和他们一起吃饭。
晚餐是米饭、羊排、素菜、西红柿鸡蛋汤。
孩子使用的碗似乎与众不同,深而大。我看自己碗里的米饭很多,就说自己吃不完,于是倒出一些。
孩子看我倒出米饭后就说,他也吃不完,米饭太多了。
哪知道她母亲突然大声骂道:“放屁!必须吃完,羊排也必须吃完,多吃点对你的脚恢复有好处!”语气中有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孩子无奈地说:“啊?这么多羊排,吃不完……”
“放屁!”接下来就是他母亲一连串的辱骂,没有孩子说话的份了。
我实在看不下去,尴尬又心疼地对孩子说,尽量吃,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饭间,他母亲又细数孩子的父亲带孩子去看什么“江湖郎中”,口中污言秽语,仿佛不骂人不会说话。
她的叫骂声、叫喊声是那样的锋利,犹如一块玻璃碎片在空中呼啸而去。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天,我电话问了孩子的情况,也问了“江湖郎中”的由来。
原来那“江湖郎中”以前是专门为国家运动员疗伤的,是孩子的足球教练介绍去的。医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灸、复位、放血等。
听说那医生治疗腰椎等一类病症很有成效,于是我便和孩子一起去看看。
孩子用一个脚跳着走路。
我跟孩子说:“使用拐杖吧,你用脚跳着走,对另外一只脚伤害很大的。”
孩子说:“拐杖太短了,不好用。”
我把拐杖拿过来试了试,的确,他比孩子矮了一截,这种感觉我是最能体会的,因为几年前我也伤了脚骨,当时我那副拐杖就是矮了不好用。
到了出租车上,孩子父亲看到孩子脚上的石膏和手里的拐杖,像变脸般地大骂孩子:“不想参加足球队就不要参加了;不想上学就不要去上学了;不赞同医生地做法就不要去治疗了……”语气中充满了焦虑和愤怒。
孩子饭桌上被母亲骂,出租车上被父亲大骂,这让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很无助,孩子还算懂事,什么都没有说,任由泪水从孩子眼眶里哗哗地流下来。
我无声地递给孩子一张又一张纸巾,无言地抚着孩子的腿。
孩子哭了约有半个小时。
下车后,我轻声并严厉地对孩子的父亲说:“为什么说话如此焦虑?对于孩子的治疗,你们为人父母不能好好商量吗?你们这样骂,孩子夹在中间受苦,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你们知道他有多受伤吗?”
作者拍摄照片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经过那“江湖郎中”的两次针灸、复位、放血治疗,孩子竟然可以下地慢慢走路了,的确有点神奇。
那“江湖郎中”再三嘱咐,不要再打石膏,不利于恢复,要穿着软底鞋,在平地上慢慢练习走路。
打石膏和不打石膏,也是孩子父母争吵的中心话题。
母亲听西医的,坚持给孩子打石膏,脚不准落地、不能走路;父亲听“江湖郎中”的,孩子无需打石膏,慢慢锻炼走路。
夹在中间的孩子很无助。
说点题外的,我的腰椎经过那“江湖郎中”针灸、放血、复位治疗后,当时就感觉轻松很多。
照片作者拍摄
听朋友说,她孩子离家出走了,非常着急,已经报警了。
我问因为什么,孩子不是很好吗?怎么会突然离家出走?
朋友说:“这次的考试成绩不好,我很生气,狠狠骂了他,还给了他一个耳光。谁知道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出去再没有回来。”
我无语。
我们家长一定要用暴利说话吗?孩子一时的分数考得不好,能说明什么问题?
看到一个很暖心的故事。
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孩子说:“每当你发脾气的时候,你就拿一颗钉子,去钉在我们家后院的篱笆墙上。”
第一天,这个孩子发了37次脾气,他钉下了37根钉子。
后面的几天,他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在减少。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
爸爸带孩子来到篱笆墙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棒,可是看看留在篱笆墙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象你生气时说了些难听的话,就像这钉子一样钉在了别人的心上,你就算拔掉了,还是留下伤痕。不管对别人说了多少次的‘对不起’,那个伤口虽然愈合了,但伤疤永远存在。”
人在不开心的时候,就喜欢对自己最亲的人发脾气,因为你知道,这个对你最亲的人会包容你。
但是你忘记了,你往往在发脾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一颗钉子一样伤人,就算你是无心的,就算你借口都是为亲人好,但那个伤口已经像篱笆墙的洞一样,给最亲的人的心造成了伤害。
心理学家徐博士说,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
很多父母总是用各种忙为自己找借口,不愿意甚至没有时间去陪伴孩子。殊不知对孩子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温暖、最贴心的关爱。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用心的、真实的、哪怕是不完美地陪伴。特别是孩子生病、受伤的时候。
奉劝所有的父母,请口下留情,不要只关注自己的情绪,让 孩子们太无助。
转载请注明:
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世情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sh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