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可以许诺来世 为何不能就在今生

既然可以许诺来世 为何不能就在今生

原创: 笑史人 且微醺 今天

我一直恍惚地以为,这两个和尚,应该是一个人。

那年,他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写下这首离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他写下的这个场景,分明就是一千年前的他,走过的那场离别。

他是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

他是玄奘法师,俗名陈祎,又被称为陈家死了爹的孩子。

霜华终归要息去,玄奘也终归要西行。他在霜华将息时写下的这首离歌,就是要告诉那年西行的他——

你在告别那世时说的那声“好”,其实一点都不好。

那一年,可能是历史的公元628年,也可能历史的公元638年。

那一年,可能是至尊宝的五百年前,也可能是孙悟空的五百年后。

但对来自东土大唐的贫僧玄奘而言,那一年,就是那一年,那一天,也就是那一天。十多年如一日的走走走走走啊走,加之走过的又是不同的山不同的国,他的时间概念里,早已经淡然了走过的到底是九月九,还是六月六。

只是,他会永远记住那一天,他用自己的记时方式记下了那年那天——

女儿泪时,过情关日。

他把这一天记做“过情关日”,但到底是过了还是没过,只有心知道。

有人说,还有他胯下的白龙马知道。这样的想法很龌龊。除了龌龊,还不懂情为何物,不懂什么叫心痛时分。

那天,她送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她是女儿国的国王,却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连吴承恩都不知道。

但是,他知道。

在见到她的第一眼,他便看到了“眉如翠羽,脸衬桃花”,她的名字,也便顺着眼底那柔柔的脉络传到了心里——眉如翠。

但是,他依然客气地尊称她“陛下”。她却已情不自禁地叫他“御弟哥哥”——

御弟哥哥,我用这国做嫁妆,你留下可好?

他咬了咬嘴唇,轻声但坚定地说不。

御弟哥哥,我弃了这国,陪你去西天可好?

他的身子一颤,心跟着也一颤,没有说话,轻轻摇了摇头。心里的那声叹息,瞒过了浑浑的猪八戒,瞒过了噩噩的沙和尚,却瞒不过,那个在进八卦炉之前已经红过眼的孙悟空。

即便有万千不舍,她也只好在他的通关文牒上,盖上那枚重重的玉玺。同时盖上去的,还有一颗沉沉的心。

即便有万千不舍,她也只好一路送他,送到长亭外、古道边。每往前走一步,她的心,便跟着空一分。

身后,晚风送来女儿国里的残笛声声。

眼前,夕阳铺满了远处的山,又铺满了近处的山。看不见,山外山的路,何处是尽头。

她多想再问一句——问君此去几时还?待还时,会不会再来女儿国,会不会如此再徘徊?

他其实心里已懂——人生难得是欢聚!可是,别离总比欢聚多。

当“无奈”两个字盘桓在他的心里,像幽灵一样横在他们之间,她只能目送她渐行渐远,渐行渐远。

她的万般不舍,最终化作最后的挣扎——

御弟哥哥,来世娶我可好?

他一愣,险些从马上跌落。

他没有给她答案,那一刻,他不知道,该给她一个怎样的答案,能给她一个怎样的答案。

天之涯,地之角,夕阳依旧山外山。

多少年后。

具体是多少年后,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年一别后,并不是此生再不还。

再还,却还是路过。

孙悟空还特别提醒他——

师父,下面就是女儿国。

这一次,他险些跌落的,是云端。

又多少年后。

具体是多少年,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一年,他圆寂。

更重要的是,他圆寂前的最后一眼,看到的是眉如翠,说出的最后一个字,是一个“好”!

“御弟哥哥,来世娶我可好?”

“好!”

他以为,带着今世的这声“好”,就可以在来世还她一个诺。

可是,来世,他怎么知道他是谁,他又怎么知道谁是她?

就算来世,他知道唐玄奘就是李叔同,李叔同就是唐玄奘,他却不知道,那一片叶子,是不是就是眉如翠。

虽然,她们的名字,一个是眉如翠,一个是叶子,都是柳叶弯弯;

虽然,她们的来处,一个是女儿国,一个是日本国,都是异域番邦;

虽然,她们对他们,都痴的如醉,迷的如毒;

虽然……

他却终归不知道,身边的这个她,是不是就是前世的那个她。

迷茫半生,他终于明白,他在告别那世时说的那声“好”,其实一点都不好。

既然可以许诺来世,为何不能就在今生?

不要用使命给今生的逃避找借口——既是普度众生,为何要独独伤她一个?

不要用无奈给今生的逃避找借口——问君此去几时还?可以还的,不但有来路返还,还有还俗来娶!

不要用无缘给今生的逃避找借口——若无缘,又何必相识,更何必相知?

不要用错过了给今生的逃避找借口——错过了,又何尝不可以回头?连今生都已错过,又有什么资格承诺来生?

来生,谁又知道,谁是谁的谁?

一千年前,他圆寂时说的那个“好”,把诺许给了不靠谱的来世;

一千年后,他圆寂时没有再说“好”,而是留下了四个字——“悲欣交集“”。因为他明白了,即便是“悲欣交集”的爱恨,即便是“悲欣交集”的今世,也好过不知何处不明所以的来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御弟哥哥,来世娶我可好?”

“不好。出完这趟差,我就回来娶你!”

笑既然可以许诺来世 为何不能就在今生

原创: 笑史人 且微醺 今天

我一直恍惚地以为,这两个和尚,应该是一个人。

那年,他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写下这首离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他写下的这个场景,分明就是一千年前的他,走过的那场离别。

他是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

他是玄奘法师,俗名陈祎,又被称为陈家死了爹的孩子。

霜华终归要息去,玄奘也终归要西行。他在霜华将息时写下的这首离歌,就是要告诉那年西行的他——

你在告别那世时说的那声“好”,其实一点都不好。

那一年,可能是历史的公元628年,也可能历史的公元638年。

那一年,可能是至尊宝的五百年前,也可能是孙悟空的五百年后。

但对来自东土大唐的贫僧玄奘而言,那一年,就是那一年,那一天,也就是那一天。十多年如一日的走走走走走啊走,加之走过的又是不同的山不同的国,他的时间概念里,早已经淡然了走过的到底是九月九,还是六月六。

只是,他会永远记住那一天,他用自己的记时方式记下了那年那天——

女儿泪时,过情关日。

他把这一天记做“过情关日”,但到底是过了还是没过,只有心知道。

有人说,还有他胯下的白龙马知道。这样的想法很龌龊。除了龌龊,还不懂情为何物,不懂什么叫心痛时分。

那天,她送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她是女儿国的国王,却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连吴承恩都不知道。

但是,他知道。

在见到她的第一眼,他便看到了“眉如翠羽,脸衬桃花”,她的名字,也便顺着眼底那柔柔的脉络传到了心里——眉如翠。

但是,他依然客气地尊称她“陛下”。她却已情不自禁地叫他“御弟哥哥”——

御弟哥哥,我用这国做嫁妆,你留下可好?

他咬了咬嘴唇,轻声但坚定地说不。

御弟哥哥,我弃了这国,陪你去西天可好?

他的身子一颤,心跟着也一颤,没有说话,轻轻摇了摇头。心里的那声叹息,瞒过了浑浑的猪八戒,瞒过了噩噩的沙和尚,却瞒不过,那个在进八卦炉之前已经红过眼的孙悟空。

即便有万千不舍,她也只好在他的通关文牒上,盖上那枚重重的玉玺。同时盖上去的,还有一颗沉沉的心。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世情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shiqin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