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想起爷爷的恩德

爷爷是在我上大二的那年寒假里,也就是正月初七去世的,屈指算来,三十年过去了,爷爷的影子在我脑海中已经有些模糊了。进入到知天命之年后,不知怎的,突然常常想起爷爷,他生前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骤然浮现和清晰起来,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在这之前,说实话,我并没怎么怀念过,没怎么想起过,那是因为我和爷爷的感情不远也不近,熟悉而又陌生。当年爷爷为一大家子的生计常年忙碌,艰辛劳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管我们兄弟几个,和他情感上的疏远自然在所难免,加之姥姥家照看我们多一些,情感的天平会有所偏移自然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血缘的基因传承和神秘力量却是绵长和强大的,尤其在人到中年后显现得更加强烈。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尝尽了生活的苦难,有了一定人生阅历和积淀后,我才真正读懂了爷爷,理解了爷爷,也就更加敬重爷爷。没想到跨越三十年后,和爷爷的情感猛然间会拉得这么近,甚至一想起爷爷,我就不由得悲从心来,潸然泪下,仿佛是要弥补当年在他葬礼上的欠账。常常想起爷爷,是常想起他一生所承受的生活苦难和人生艰辛,是感念他一生为家庭呕心沥血的付出,是感谢他所创立的并让我们张家世代受益的“贫贱不移、勤劳善良和重文重教”的好门风,好传统。

爷爷弥留之际,张家的男丁,就我在他身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缘。按照乡下的说法,弥留之际谁在场,就得了谁的济,就和谁最有缘。这个说法我现在是深信不疑,自以为是最能读懂爷爷、理解爷爷的人,也是爷爷精神品质和文化思想上最合格的传承者和继承者。

爷爷一辈子所经受的生活苦难和人生艰辛,在我看来是难以想象和难以承受的。爷爷少时居住在河南长葛县芝芳村,时逢兵慌马乱年代,水灾、蝗灾和兵灾接撞而来,民不聊生,路有饿殍,老百姓为了活命,纷纷离井背乡,外出乞讨,爷爷在十多岁的时就随他父亲和祖父等家人逃荒到山西绛州,虽劳碌但难糊口立足,祖孙三代便辗转来到吉县蔡家川,好在其时当地地广人稀,树木参天,开荒种地,采摘狩猎,尚可糊口,但好景不长,安稳日子还没过几年,当地却瘟疫肆虐,人口大减,十室九空,爷爷的祖父母先后染病身亡。为保全家人性命,曾祖父葬父殡母之后,便带领全家返回河南老家。

此后,曾祖父逐渐年老体衰,爷爷身为长子长孙,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当其时,全家已有十多口人:曾祖父母、祖父母、二叔祖父母、姑奶奶、堂叔、我父亲和大姑妈。没想到中原狼烟起,蒋阎冯大战爆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加之天公也不作美,天旱少雨,庄稼歉收,百姓食不果腹,盗贼四起,人心惶惶。见此状况,曾祖父和祖父遂生重返山西之念头。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一九三五年,当时我父亲已经两岁,祖孙三代再次踏上逃荒山西的路程。一家老小,奔波月余,最后定居在汾城县河东的伯虞村。至此,生活的重担和苦难就开始接连不断地降临在爷爷的身上。

曾祖父母年老体衰,二叔祖老实懦弱,全家就靠爷爷一个人运筹劳作,起先是在西沟种莲菜,后又在家磨豆腐,同时还租种别人的地。当时的租子很重,号称是半种,就是打下粮食后,东家要拿走一半作为租子。爷爷白天种地,晚上还要磨豆腐。磨豆腐是最熬人,家里没有牲口,全靠人力推。爷爷和奶奶经常推磨至大天亮,其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即便如此,能维持全家的温饱就算是天大的心愿了。

之后,我的三个姑母和两个叔父相继出生,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养活六个孩子和两个老人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但爷爷却毫无怨言,尽日子过得异常艰辛,但他对上不忘孝敬父母,对下不忘教育子女。当傍晚踏着暮色回到家里的时候,爷爷首先是到曾祖父母屋里问安,然后再去吃饭歇息,我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地向我讲起这件事,也一再夸奖爷爷的孝道。爷爷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却靠农闲之余的自学,竟然学会了写字和记账,这不能不让我我们做晚辈的敬佩。我们张家有书香门第遗风,重文重教传统,耕读人家风范,历代都重视读书,据说我爷爷的爷爷就是私塾先生。不管日子过得多么艰难,哪怕是吃糠咽菜,举债借高利贷,爷爷都不会让子女失学,除了作为长子的我父亲要帮家里种地,只上了完小外,我的六个姑姑和叔叔都是初中文化程度,现在想来,不能不佩服爷爷的魄力和见识,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后代铺就了一条知识之路和幸福之道,我的两个叔叔后来都因为有文化成了国家干部,堂叔考上了军校成为军官,三个姑姑也因此都嫁得如意郎君,到城里居住,过着令庄户人家羡慕的生活,孙子辈里出了多名大学生,这都是爷爷的功德和恩赐。一个家族和一个企业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强化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创始人或掌门人的理念和品格,就是该家族或企业的重要文化基因和精神传统。

后来家庭的突然变故又骤然加重了爷爷的生活负担。爷爷的弟弟由于家庭情感纠纷和生活窘迫等原因,竟然忍心丢下父母和两个儿子,在村西门外的道观里自尽而亡。噩耗传来,如同晴天霹雳,但这并未击倒爷爷,虽然生活的担子完全落到了爷爷的肩上,但爷爷毫无怨言,而是更加坚强和劳碌。除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自己的一家子,爷爷还要抚养弟媳改嫁后留在张家的一个侄子。这个堂叔比我父亲仅小一岁,但我爷爷对他却比亲儿子还亲,不仅不遗余力地供他到上学,而且还为他张罗婚事,娶了媳妇。堂叔后来考上了军校,转业后到湖北仪表厂工作,过上了好日子。爷爷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侄子能有什么回报,而是为了对得起弟弟和自己的良心,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值得一提的是,在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为了让堂叔继续读书,爷爷竟狠下心来让我的父亲辍学在家,帮着做农活。爷爷的高贵品质和无私的胸怀,至今还让村里人称颂。

爷爷有着中国农民传统的善良、孝道和隐忍,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忍让宽厚。他在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宁可忍饥挨饿,也要省下一点细粮给年迈的曾祖母,生下一个窝头给上学的孩子。三姑母后来回忆说,有天她从县城初中放学回家后爷爷带她去生产队食堂吃饭,结果领下的两个窝窝头和一碗和子饭都给了她吃,而爷爷佯称自己不饿,却是猛喝盐水,说是水也占地方,可以省点粮。我的姑姑和叔叔们,就是在如此艰难困苦和清贫挨饿的情况下完成学业的,但这一切,都归功于爷爷的坚韧毅力和坚定信念。

爷爷去世三十年后,我才真正读懂了爷爷,才怀着感恩和思念写下这篇迟到的祭奠抑或怀念的文字,心中充满了感伤和感慨。历尽岁月的洗礼和人生的沧桑,我和爷爷在精神上才高度契合,在情感上紧密贴近。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会对爷爷说声抱歉,原谅我当年的懵懂和肤浅,还会由衷地表达自己的敬意和钦佩。

我骨子里很像爷爷,继承了他的淳朴善良、重文重教和勤劳勤奋,虽然靠这种品质在时下社会里很难飞黄腾达和显赫发达,但却能够给我以内在的充实高贵和外在的踏实平安,所以,我很知足,很自豪,更感恩。感恩爷爷给家人创造的精神传家宝和家族文化传统,感恩生活的苦难,因为这种苦难,如岁月一样深长,如宝藏一样丰富。

转载请注明:
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世情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shiqin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