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扶苏不死,则大秦可百世不亡?


1公子扶苏,遗诏风云

秦公元历前210年,位居咸阳以北的上郡此时正值悲秋。漫天黄沙摧残落叶飘零,风中,一道急促的马蹄声在寂寥肃穆的军营中徐徐响起。

“边军大营,何人擅闯?”

上将蒙恬面带愠怒的走出营帐,看向来势汹涌的使者。

使者闻声下马,久在都城保养的细皮面孔此时被塞北上郡的烈风吹起了几道皲裂。

“陛下东巡途中,不幸于沙丘驾崩。太子胡亥特许本使传送遗诏给扶苏公子。”

“太子胡亥?贼使,你可知胡乱改变皇族称谓该当何罪?”

蒙恬眉头微皱,心头扬起一丝不好的念头。

“一切皆在遗诏中,蒙将军又何必恐吓本使。”

来使抚弄着皲裂的脸颊,听闻蒙恬质疑自己,语气不由的重了几分。

恰在此时,中军营帐外出现一道身影。

来人身着一席月白色长袍,头系黑色法冠,腰佩一方和田玉绶。面如冠玉,眸若星辰,一对剑眉冷中含厉,不怒自威。

此人,正是扶苏公子。

“将军,来使可是有事找我?”

声音清冷淡雅,扶苏一双深邃眸子淡淡的看向来使。

蒙恬点了点头,应道:“公子,这贼使擅称胡亥为太子,且谎报陛下驾崩,末将正欲将其拿下”。

扶苏微微摆手,目光扫向来使。刚才在营帐中扶苏其实已经听到了外面的对话,此时询问一番,无非是为了确认一下。

“确有遗诏?”

“确有。”

“呈上来。”

来使从怀襟中取出一卷丝帛遗书,呈递给扶苏查看。

打开丝帛,上面用秀丽的小篆题写了大约百二十字。扶苏一字不落的看完丝帛,眉峰渐渐卷皱成一抹浓云。

“如此遗诏,当是可笑之极。”

扶苏冷漠一笑,抽出蒙恬腰间之剑,毫不犹豫的将遗诏切成碎片。

“大胆扶苏,竟敢如此对待先皇遗诏。蒙恬,还不将这罪人拿下。”

看到遗诏被毁,来使再顾不上自己那有些皲裂的脸颊。他的瞳孔急剧的收缩又放大,脸色从皲裂的泛红猛地变成病态的苍白。

“贼使,谁给你的权力来这里放肆?”

扶苏右手执剑,手腕迅猛转动,剑锋直指来使的脖颈。

“扶苏,你莫要唬我,如今的大秦,唯胡亥殿下一人之天下,你泛不起多大浪花的。”

扶苏闻声了然,一切都是胡亥的主张。嘴角噙着冷漠的笑容,扶苏执剑的手猛然用力刺向前方。在来使难以置信的眸光中,利刃直接穿过他的喉咙。一注血浆喷射而出,染红了扶苏雪白的衣袂。

收剑,入鞘。

在蒙恬有些发懵的时候,这个一向儒雅质弱的扶苏,轻率的一剑刺死都城的来使。

“公子此举是否太过草率?”

蒙恬到底是将军,很快从刚刚的震撼中清醒过来。只是没有看到遗诏内容的他,对扶苏的草率行为依然有所不解。

“将军,非是本殿草率。只是这遗诏,不按寻常礼法,不立长子为太子,反而选择立胡亥为太子,且污蔑你我二人有心反叛,命令你我提剑自刎。父皇虽然性格残暴,但雄才大略为当世巅峰,断然不会做出这等毫无章法的遗诏,因此,这遗诏当是虚假之物。”

扶苏把遗诏碎片递给蒙恬,转身看向都城的方向。幽邃眸子里闪烁着淡淡的精光,他现在需要冷静下来,尽快为接下来的布局打算。

蒙恬接过遗诏后拼接起来详略的看了一遍,之后便认同了扶苏的作法。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你胡亥,尚没有资格。”

扶苏低声自语了一句,接着看向蒙恬:“将军,且入营帐商讨一番”。

2不甘命运,起兵搏命

“上郡三十万铁骑中,可以遵从将军命令的亲信有几许?”

扶苏坐在正位,眸子看向坐在他对面的蒙恬。

“除却郡县兵,京师兵,这镇守边防的三十万大军,皆听令于末将。只是虎符的另一半,一直由陛下掌管,摄于陛下之威,恐怕不容易调动。”

“这么说,将军是有心与本殿一道,杀回咸阳了?”

扶苏低垂眼眸,嘴角扬起一抹微笑。蒙家世代忠烈,虽然他和蒙恬一直为好友,但在倾覆朝政这种大事上,扶苏也无法保证他会向着自己。

“若公子真如遗诏那般,选择提剑自刎。蒙恬纵使有心反抗也名不正,言不顺,只能陪公子共赴黄泉。而现在公子有心一探究竟,蒙恬跟随公子杀回咸阳本就是名正言顺,匡扶朝政的壮举,自当同心戮力。”

蒙恬爽朗一笑,双手抱拳以示心意。

扶苏回之一笑,“将军大义,扶苏先行告谢。如今父皇驾崩,另一半虎符肯定落入胡亥手中。所以现在只能收揽军心,让本殿的声名成为最好的军令”。

“公子意欲何为?”

“请将军派亲信前往各郡县散步一条消息。就说先皇驾崩,立遗诏许扶苏殿下为太子。十八子胡亥不满先皇诏令,擅自篡改遗诏,意图忤逆先皇遗志,现扶苏殿下起兵匡扶秦室,望各方义士于渭水之南与扶苏殿下会和,直捣咸阳宫,杀胡亥,正皇室威严,佑我大秦不倒。”

扶苏情绪激昂的说出这段陈词,他深谙权术之道,清楚收取民心对于当政者的重要意义。他此举便是要归集天下大势于自己一身,让胡亥成为万夫所指的篡位小人。

“公子此举,意欲调动天下义士,共同讨伐胡亥?”

蒙恬眉头微挑,眼前的扶苏似乎和平日里大有不同。

“这只是其一。父皇在位时天下民心溃散,我与父皇提出各种相反的政见,要的就是这天下的民心。若我和父皇一样,残虐严苛,这天下人又有谁愿意助我一力。所以今日之举的第二个目的,便是借这天下民心,扩本殿声名。”

扶苏起身轻扬衣袂,眸子清绝坚定的望向咸阳。

“蒙恬这就派人散播消息,望公子大业,即日可成。”

蒙恬微微俯首,转身走出营帐。

扶苏坐回座位,眸子深邃的看着远方,不知道在思虑什么。

3笼络军心,三军俯首

“报,琅琊、汉中、河内、上党等十三郡皆有义军愿跟随殿下共谋大事。”

探子甲来报。

“报,黑鹰军探得,李丞相与中车府令赵高等人已经高举除逆大旗,宣称殿下不遵照先皇遗诏,是大逆之举,准备发兵围剿殿下。”

探子乙来报。

“李通古(李斯之通古)向来与将军不合,但做出如此不智之举,可见其品性谋略较之韩非相差甚远。”

扶苏端坐在中军大帐之中,听取探子得到的各路消息,同时和蒙恬商讨刚刚得到的信息。

“蒙恬自被分配到上郡镇守长城事宜之后,与李通古的矛盾并没有激化。却没想到这李通古如今和一阉人搞到了一起。”

蒙恬无奈一笑,这李斯和赵高都与他有很大的恩怨,难怪这假遗诏上不但赐死扶苏,还连带着自己。

“小人之心,阴毒狠辣。将军手握重兵,即使不去招惹他们,也会引来无端觊觎。只可惜父皇生前最信任之人,皆为此类小人。”

扶苏微微一叹,不愿再谈及往事,“将军,号令三军聚于长城之下。今日之重,需先把这三十万人,揽于你我手中。”

“诺。”

长城之巅,秋风烈烈。万里青砖长城雄伟而瑰丽,如一条蜿蜒苍龙,盘踞在华夏南北,雄视匈奴蛮夷。

扶苏一席月白长袍,头系白色丧布,衣袂在风中肆虐飞扬,扶苏则赳然不动的立于长城之巅。

长城之下,黑压压的秦军队列整齐的伫立。黑金铠甲在秋风中瑟瑟响动,众将士持枪站立,目光所向之处,便是扶苏和蒙恬所在之地。

“诸将,可还记得汝等为何人?”

扶苏目光炽热的看着城下大军,语调缓慢却有力,直透人心。

“汝等皆为大秦之铁骑,为北方之狼群,是让匈奴闻风丧胆的战神铁骑。但却因战功累累招小人妒忌,被流放至此,做一些毫无血性之事。如今先皇驾崩,小人当政,众将士是选择与奸人当道,继续受制于人,还是选择与扶苏同行,匡扶秦室,战无不克。”

扶苏的话对下方消息不太灵通的士兵来说无异于在水中投下一颗炸弹,瞬间翻起巨大的浪花。

“殿下,您所言可为真?”

下方,军队副将王离问出了众人心中一致的疑问。

王离是秦朝大将王翦之孙,与蒙恬一般,为世代忠烈之后。

“自然为真。先皇东巡途中,不幸病逝。奸人赵高联合本殿第十八弟胡亥篡改遗诏,妄图愚弄朝民。现本殿已经联合十三郡义士,前往咸阳诛杀奸人,匡扶秦室。”

衣袂在风中飞扬,扶苏眸光清冷,掷地有声的鼓动着大军。

“陛下暴毙,太子之位非扶苏殿下莫属。我王离愿意誓死跟随殿下左右,共赴咸阳,匡扶秦室。”

王离右手向后扬起披风,单膝跪地,向长城之上的扶苏重重的抱了一拳。烈烈秋风中,王离头盔上那束丝羽肆虐的摇摆着。跟随着王离的举动,他所统领的那支分队也齐齐单膝跪下。

“随扶苏殿下,匡扶秦室,诛杀奸人。”

蒙恬从扶苏身后走到前面,再次激昂发声。一时间,只见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纷纷跪地,嘴中高呼:“誓死跟随殿下。”

声音清越激昂,壮怀激烈。巨大的声浪配合着秋风,震的枯树上的落叶纷纷飘零。在声浪巨涛之中,扶苏正式掌控了这支战无不胜的铁骑。

4咸阳宫内,小人色变

与此同时,在上郡以南的咸阳城内,典雅恢宏的咸阳宫中,灰暗的朝堂之上,胡亥等人坐在一起,面色阴暗的商讨着如何应对扶苏的反抗。

“老师,你不是说以扶苏敦厚的性格,会按照遗诏自刎么?为何现在结果却和你所料完全不同。”

胡亥身着一席黑色长袍,头系丧布。他此时的形象并不似之前那般游手好闲,整日沉溺在声色犬马,鸟鱼花虫之中的纨绔模样。相反,此时的胡亥眼光精明,整个人看起来给人一种清爽深沉的感觉。

赵高听着胡亥咄咄逼人的质问声,不由的心生郁闷。

“殿下,您亦知隐藏实力,扶苏本就不是平凡之辈,很可能儒雅敦厚只是他一直伪装出来的特质。”

“你是说他之前也在佯装。”

胡亥眉头不由的皱起来,本来在赵高的不断教诲下,他一直没把这个性格敦厚的大哥放在心上。直到听说前线传来义军暴乱的消息,胡亥才知道自己等人一直小看了扶苏。

“也不能说成是佯装,皇族子弟向来耳濡目染权术之道,扶苏本就年长于殿下,权术之道运用的自然要比殿下更加成熟。”

李斯一席黑色素衣,头系法冠。此时他脸上蕴着一丝阴郁,扶苏的变化让他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虽说最初捏造遗诏时,也不确定扶苏是否会提剑自刎。但得知扶苏不但直接将遗诏当成一卷废纸,还闪电般迅猛的作出一系列反应后,李斯的心情是复杂而难言的。毕竟这种对事情的成熟处理纵使是他李斯也无法轻易做到。

所以现在,李斯有点慌张了。

“说这么多,你们能告诉本殿到底该如何应对么?”

胡亥一脸戾气的看向二人,对这两人一味的含糊推辞却不提实际建议的行为,胡亥着实有些厌恶。

“殿下莫要慌张,臣已安排下去,吩咐各郡县的军队镇压义军,同时京师军队尚有十万之众,加上地势优势,这一战我们未必会输。”

赵高尖细的公鸭音飘荡在宽阔的朝堂之上,只是这自信的论调连他自己都有些不信。

如今的秦朝不比当年,自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八荒之后,秦朝最精锐的军队一直负责镇守边疆,对都城安逸享受的权贵早有怨言。至于咸阳城内的军队,根本就是一些权贵子弟组成的乌合之众,在蒙恬的铁骑之下,根本毫无抵抗之力。

“不过殿下,所幸现在始皇的死讯秘而不发,边境中除了蒙恬大军已经知道了先皇死讯,其余各部尚且未知。还望李丞相派人与边疆各部协商一番,阻止扶苏起兵。”

“如此甚好。扶苏不清楚都城的真实情况,不会断然出兵的,殿下大可放心。”

李斯抱手作揖之后,率先推出朝堂。不过听了赵高一番话,李斯倒是自信了不少。

5战略部署,发兵前夕

上郡军营内,战旗飞扬,猎猎作响。众将士身披黑色盔甲,放下之前监视长城的工作,拿起枪戟,热火朝天的挥舞演练起来。

战士的最终归属,只能是战场。

军帐内,扶苏和蒙恬对立而坐,商讨着接下来的具体规划。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父皇对其他边防军队的掌控权是否在胡亥手中,如果真到了他手中,那我们的胜算将会变小。”

扶苏眉峰轻挑,战场之事远不是发个言鼓个舞就可以解决的,有很多细节问题关乎着战争的胜败,所以作为领军者的扶苏,此时必须毫无遗漏的算清各种外界因素。

“秦朝当年横扫六合之后,那支虎狼之军的走向将军可否清楚?”

“这个公子无需担心,据吾父所言,当年那支军队死伤惨重,且白起将军死后,那支队伍军心涣散,好多人退出行伍,不再参军,且后来的战事主要由我统领,所以我们的军队实力丝毫不亚于当年的那支队伍。”

说起自己的大军,蒙恬还是很自信的,此时说起话来也是豪爽畅意的很。

“如此甚好,将军,此事不宜久拖,不然恐有变故。我方军粮可足够?”

“足矣,支撑三个月内毫无问题。”

“好,请将军明日发兵,兵分两路,将军带领精锐部队25万先行赶往渭水北,以防敌方抢占渭水。我与王离将军带5万人前往十三郡县,将义军从郡县军手中解放出来,以壮大我方实力。”

“诺。”

6烽烟四起,出兵咸阳

翌日清晨,30万大军兵列城下,如黑色乌云一般,直压人心。

大军中,骑兵人数大约在一万人左右,重装兵五万人,弩兵一万人,其余皆以步兵和轻骑兵为主。

作为九原边军中的主力队伍,蒙恬的大军着实不差于当年的秦朝百万雄兵。

“诸将,今日起,本殿正式对胡亥部属宣战,由蒙将军和王将军统领两支分队,发兵咸阳城。扶苏愿与诸位兄弟,共创大业,谋图万世基业。喝完这杯烈酒,扶苏便与各位兄弟,不分彼此,荣华富贵,祸福难离,你我皆一同承受。”

扶苏立于长城之巅,豪情满志的痛饮一碗烈酒。城下众将士一阵欢呼,纷纷痛饮烈酒,然后在酒意微浓之际,浩浩荡荡的向咸阳城方向行进。

“殿下,你我咸阳城见。”

蒙恬在马上微微抱拳,眼中写满了豪迈和坚定。许久未战的他,着实有些渴望鲜血的味道。

“将军慢走。”

扶苏回之一拳,然后策马和王离率领五万轻骑前往十三郡县。

此时,在琅琊、上党等十三郡内,一大批仁人志士已经与前来镇压的郡县军交战。郡县之内,刀光剑影、烽火狼烟,装备精良的郡县军打起这些装备一般的普通民众来倒是轻而易举。

秦朝的军队建制分为京师军、郡县军、边防军三类。其中以蒙恬统领的九原边军为主的边防军是秦朝最骁勇善战的精锐部队。

大约晌午时分,扶苏与王离骑马赶到琅琊郡附近,在琅琊平原附近,遇到了厮杀着的双方人马。

这次响应扶苏的大抵是一些饱受始皇压迫的儒家子弟以及一些赞同扶苏政见的各派人士。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和扶苏的性命息息相关的义士,之所以选择扶苏,也是为了自己的政见可以得到认可,同时不再被政府屠杀。

在这些义士的响应下,一些饥寒交迫的贫民也加入了战斗。按照这些义士的说法,乱世参战者,皆可为人杰;乱世旁观者,皆为人下人。

于是这些幻想着可以重新定夺命运的贫民,纷纷拿起一些铁质的农具,加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扶苏看到这些义士拿着最简陋的武器和装备精良的郡县军对战的惨烈场面后,心头微微绞痛,当即下令让王离带军出战。

“各位义士,本殿支援怠慢,请诸位多多见谅。”

扶苏策马拔剑,高呼一声“杀”字,五万轻骑瞬间出击,黑色的洪流刹那间冲散了琅琊郡的军队。

半个时辰后,凭借精锐的战士和人数的优势,扶苏部属拿下琅琊郡。

派人掌控琅琊郡府后,扶苏先命人将当地的粮库打开,然后将粮草分为三份。一份用来满足了军队的补给,一份留给当地的贫农,剩下的一份则保存在粮库中,以备军队不时之需。

接着打开兵器库,将精良的武器分发给所有慕名前来的仁人义士手中。这些一腔热血却未经训练的义军被扶苏下令留守琅琊郡维持治安。

内战最重要的往往不是人数,而是对城池的占有量。而扶苏此举无疑保证了此次战争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其他各个郡县也大抵按照这种方法处理,一个月之后,扶苏部连克十三郡。秦朝三十六郡此时已去一半。

而蒙恬方面,大军横渡渭水北部,一路披荆斩棘,连拔数城,直逼咸阳城下。

7咸阳宫外,最终会战

渭水横贯咸阳南北,其上水波荡漾,浩浩荡荡。

自勤王义军连克秦朝半壁江山之后,秦朝全境纷纷涌起义军。始皇这些年施行的暴政无疑让扶苏的勤王事业轻松了很多。不过匈奴此时听闻秦朝大乱,已经出兵攻击秦朝北部,连克数郡。

同时,其余六国的余孽混杂在义军之中,暗中捣乱,给义军造成了很多不便。

渭水以北,咸阳城外百里处,蒙恬和扶苏在起兵两月之际,正式会师。

“将军,好久不见。”

扶苏依旧一席月白长袍,只是脸上多了些风尘气息,少了几分红润。两个月的时间,扶苏部在内忧外患之中,不断攻城克敌,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只是五万轻骑如今只剩下两万余众。

“时隔两月,终于与殿下会师。”

蒙恬抱了抱拳,爽朗一笑。他的脸上血迹犹存,显然刚经历过一场厮杀。

“其余边防军如何了?”

“三天前另一边军归顺胡亥,与我部在平原地带战了一场。我部死伤两万,敌军死伤四万,目前这支边防军已经没有作战能力。不过探子回报,好像另有几支边防军蠢蠢欲动,想要自立为王。”

蒙恬喜忧参半的汇报着近日的战况,说到最后,眉头不由的紧锁起来。

“本殿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父皇一统六合尚不稳定,贸然发动战争肯定会有内乱。将军,咸阳城几日可以攻破?”

扶苏的眉峰也紧皱着,眼神中漂浮着道道冷光,对这些蠢蠢欲动的边防军,扶苏只想除之而后快。

“凭京师军的实力,三天之内咸阳城必破。”

蒙恬此时有些豪气冲天,身后披风随风摇曳,整个人如战神一般,凛冽神骏。

“既然将军立下豪言,那让队伍整修片刻,即日攻城。”

“诺。”

翌日清晨,阳光微曦之间,蒙恬部补充粮草之后,开始进军咸阳城。

巍峨雄伟的咸阳城此时像是一位余波中任人采劼的绝品女子,吸引着这只虎狼之师将其拿下。

弩兵在城外百米处安上大型猎弩,破门兵抱着原木开始攻城。而京师兵在发现敌情后,快速做出了应对。

箭矢如流星般,在空中划出绝美弧线,然后穿过敌人喉咙,迸射出一道血箭。这杀人的利器无情的收割着双方的生命。

战争持续到晌午,咸阳城门已经摇摇欲坠。京师兵被迫出门迎战,双方在平原上爆发近身战斗。

同样精良的装备在边防军手中和在京师军手中完全是两种器物,边防军像是残忍的屠夫,无情的挥舞长枪收割这些武力一般的敌军生命。

傍晚时分,又一支边防军赶到,堪堪保住了濒临覆灭的京师军。双方此时各有得失,由于天色转暗,双方暂时停战。

翌日,双方再次进行遭遇战,另一支边防军的将领名为白轩,乃是白起之孙,同样是边防军的领军人物。

战役打到第三天的时候,蒙恬上阵,九原边军士气大增,一举全歼白轩部残敌,活捉大将白轩。

当天,咸阳城破,蒙恬部杀入咸阳宫,生擒胡亥、李斯、赵高三人。

8以战止戈,二世扶苏

朝堂之内,灯光斑斓,空荡的朝堂里不过寥寥数十人。扶苏坐在帝位之上,冷漠的看向下方跪倒的十多人。

“十八弟,谁给你的勇气,去篡改遗诏,妄图逼死本殿?是这阉人?”

扶苏眼眸清冷,毫不遮掩杀机的看向胡亥。

胡亥衣衫凌乱的半跪于地,脸上有着浓郁的愤怒和不服,只是眼神中的恐惧暴露了他此时的真实想法。

“怎么?不想说话?还是说你并不打算求饶?”

“成王败寇,大哥你又何必出言羞辱我。生死全由你处置,我胡亥何惧。”

胡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到了现在,求生无望,他只希望扶苏可以留他一具全尸。

“好,你倒是不像本殿认为的那样不堪”,扶苏淡淡一笑,看向蒙恬,“将军,没必要再审问下去了,朝堂之中除却这三人腰斩示众,其余诸大臣无罪释放,终身不录即可。”

事到如今,这三人已知死路难逃,就像胡亥所言,成王败寇,无需多言。

“诺。”

翌日,胡亥、赵高、李斯三人于咸阳城闹市之中,腰斩处死。

同时,朝中大臣除却部分臣服胡亥的逆臣外,官复原职。

当天,扶苏登基称帝,开始于咸阳宫内,进行封赏。

蒙恬大将军官复原职,为咸阳城内史,统管都城军事。其余将领王离等封为上卿,有世袭权力。

同时,三十六道圣旨快马奔向三十六郡县,对诸多仁人义士进行封赏。

“蒙将军,朕命你领兵二十万,北抗匈奴,解大秦外患。”

“诺。”

“王将军,朕命你领兵十万,驱逐大秦境内六国余孽。”

“诺。”

三月后,匈奴败退深山,元气大伤,百年内无再战之力。

四月后,六国余孽全除,大秦境内歌舞升平。

一年后,大秦再扩疆土,楚地旧土以南的荒原之地,被开垦拓荒成肥美田地,供给大秦四之二三的粮草。

十年后,扶苏之子齐婴出生,此时扶苏已经四十岁。

此间,秦朝历法、经济、武器、制度、服饰皆有很大改革。扶苏也不再如以前那般,推崇儒家,而是采用儒法兼行的全新法制,对大秦子民进行统领。

三十年后,蒙恬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又五年,王离病逝,享年七十七岁。

五十年后,秦朝疆土扩展到江西以南,全境之内,歌舞升平,一片繁华。

公元31年,在咸阳宫的寝室中,扶苏题下一词之后,驾崩。

“山有扶苏,可以立天。”

其后,齐婴登基称帝,与其父一般,齐婴施行仁法结合的法制,大秦在平和与繁华中,平稳的过渡。

而先皇扶苏,史称秦二世。

之后,大秦延续百世,最终在800年之际,毁于秦百世孑乱之手。

朝代更迭,从不因一人而变。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我们的青春故事  http://yuedia.com/category/qingchu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