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心理非常消极的求助者沟通
小陈是一个性情直率的年轻人,如约远道来参加心理咨询,刚一落座,他就开始诉说。大意是自己经历了很多心理痛苦,在几年间不断地寻求心理帮助,但是效果都不很理想,有的心理师不能理解他的想法,不被理解的过程又造成新的伤害。为了证实自己并非危言耸听,小陈还讲述了一些心理咨询的细节。
来访者的表述让我多了几分小心,我说:“你远道来访肯定有心理需要,我们尝试着合作,你看好吗?”
听了我的话,小陈的反应竟然是:“我不需要您理解,也不是要您帮助,更不是要您同情;谁也帮助不了我。我知道婚恋心理咨询师帮不了我,最终还得靠我自己。在这方面,我看过好几本专业书,我多少清楚什么是心理咨询……”
这就是我们的开场白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来访者的态度咄咄逼人,我觉得自己好像遇到了一位挑战者。我让自己镇静了一下,对来访者说:“你说得对,心理咨询有成效确实需要当事人自己努力,你看过一些心理专业书,我们是不是有可能更容易合作呢?”
来访者听了我的话,停顿了一会儿说:我知道看过专业书并不等于就懂得心理咨询,我只是想通过看书来分辨一下哪些咨询师不称职,在咨询的过程中,他们是不是真的很专业,不说题外话,他们是不是不懂装懂,还有他们能不能耐心地听我诉说……
我截断来访者的话,表示希望开始他所希望讨论的问题。但来访者却再一次表示,来这里,他不指望解决什么问题……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感到奇怪:这位来访者为何总是对心理咨询师品头论足,而不谈自己的事情?他来找咨询师到底是什么目的,难道就是对心理咨询工作发表见解和看法吗?
说真的,开始我也有点不明就里,来访者的咨询目标究竟是什么?为了活跃气氛,我调侃说:“如果有机会研讨或者培训,再请你发言,好不好?”来访者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似乎放松了一些。
经过反复沟通,我多少了解到来访者的一些情况。他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父母严厉而苛刻,从来不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且还会因孩子的一点过错贬得他一无是处,这样的家庭环境使来访者自幼非常自卑,总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只能逆来顺受。
这样的生活经历,在来访者的内心形成了一个非常消极的自我。他变得不愿见人,惧怕与人交往,不敢与人交流,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为此换了好几个单位。
此时此刻,我不仅容忍、谅解了来访者,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他的态度。来访者自我压抑得太久、太重了,对父母的情感是冲突的—有伦理亲情,同时又充满着畏惧和抱怨。我知道来访者需要宣泄,表达恰恰是其来访的潜在动机,所以他一再表示自己“不需要帮助”、“不指望解决什么问题”。
看着来访者,我笑了笑,说道:“你渴望痛快地与人交流吗?或者说,你好像很少这样畅快地与人说话,是吗?如果这种感觉很好的话,在这里你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这样说,希望对他是一种鼓励。
来访者的态度也缓和了一些,没有再继续“回击”我。来访者承认,这样的谈话在他心中激起了一些从未有过的感觉。直到会谈结束,来访者也没要求我给出什么具体建议。然而,当他告辞时,看得出心理上似乎获得了某种满足。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时常遇到一些有“抗拒”情绪的来访者,这是因为来访者心理上产生了对咨询师的负移情。在心理咨询中,移情是指求询者把对某人的感情投射到咨询师身上。比如把对父母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于是,咨询师就成了求询者父母的替身。
表达自我,确立自我,在别人面前获得自尊,这是每个人内心强烈的心理需求。但是,特殊的家庭生活经历、压抑和打击,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能够满足一个人的心理需求,就会使其表达自我、确立自我的需求被长期压抑。
对于来访者的负移情,有经验的咨询师可以巧加利用。比如,咨询师可引导来访者宣泄心中压抑的感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从而深入分析来访者深层的心理活动。
移情通常分为两种。较多的一种是正移情。在正移情的情况下,求询者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友好和敬仰,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爱慕之情,并希望从咨询师身上得到爱恋情感的满足。
————————————————————
如果您也有情感咨询方面的问题,欢迎在微信里面搜索微信号:约嗲情感社区咨询(或ngnyue),关注以后,告诉我们您在情感方面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情感专家将致力为你解决!
转载请注明:约嗲社区 yuedia.com 情感咨询 http://yuedia.com/category/qingganzixun